陰惡慘於陽惡,故陰律必重於陽律也(2/2)/ 蘇宧ༀམཎིཔདྨེཧཱུྃ།



那世間人不知道,佛詳細為你解說,那麼你以為說這因果是佛設的,這樣哪裡算是聰明呢?印祖說,果報的到來,有「即刻即世」的,就是有現作現報的,也有「來世後世」的,也有「多生多劫」的。寫這封信的這個居士認為這個報應太遠了,還要到來世,我根本看不到。這是一般世間人的想法,認為我看不到啊,希望趕快受到報應啊。印祖說,這樣反而變成邪見。印祖特別解釋說了,他說,為什麼變成邪見呢?他說,你要知道,「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乃至於成佛的果報,都不是在一世就結束了,都是在多劫,多生累劫。

像佛陀他講,他來這個娑婆世界八千次了。佛陀就來這個世界八千次,你想想看,他到這一世,釋迦牟尼佛這一世才成佛。所以印祖說,你不要以為一開悟佛性,就「實證佛果」。如果這樣說的話,那世間沒有一個人能了生死,何況成佛呢?所以你的認知這樣的錯誤,如果你了解我講的這個道理,你也不致於怪佛這麼個激烈。你應該感到佛陀的慈悲,而痛哭流涕來告訴你的同修,「同倫」就是同修。那麼你嫌說,這個報應不趕快報應,你卻不知道老天,或者是這個報應不會馬上到來,是上天的慈悲,對眾生是有大利益的。為什麼?上面有講,老天也就在等你回頭、等你懺悔、等你改過。

淨空老和尚有講過,浪子回頭金不換。他說,犯過罪的人,如果讓他回頭,一定是人間最好的老師。為什麼?因為他迷途知返。老和尚說,他是最好的現身說法。所以老法師說,我們不能看不起犯罪的人,老天看眾生就是這個樣子。印祖說,就好像夏蟲不知道有冰,蜉蝣不知道「有來日之見」,「蜉蝣」就是剛出生就死掉了,這「蜉蝣」。他說,這樣不是很悲哀嗎?他說,報應的快慢,是自己的業識所招感的,為什麼去推給佛陀呢?推給佛呢?

他說,就算說我們寡過這個事情,「寡過」就是我們希望我們的過錯愈來愈少。他說,聖人還需要努力。這個地方他提到孔子了。他說,「孔子行年七十」,到七十歲了,他還想要假天年,就是「尚欲天假」,就是希望上天再給他幾年的壽命,五或十的數年。為什麼「孔子行年七十,尚欲天假或五或十」這個數年,「以期學易而免大過」?他說,孔子到七十歲,都還想上天多給他幾年,五到十年,讓他可以學易,就是《易經》,可以不會再犯錯了。那為什麼學《易經》不會犯錯呢?

所以儒家見淺,就稱為說聖人太過謙卑了。他不知道「聖道之深」,「聖道」就是我們的本有智慧,不是一次開悟就可以徹底的。他說,以圓教來說了,初信位斷見惑,圓教初信位,他就是已經開悟了,他是破見惑,等同小乘的初果須陀洹。圓教七信位,他是等於斷思惑,等於斷貪瞋痴慢疑,等同小乘的阿羅漢,所以圓教七信位等於阿羅漢。那圓教八、九、十信位的,他是破塵沙惑,他伏住無明,「伏無明」,但是還沒有斷。所以圓教八、九、十,三信位的,我們稱他叫菩薩,因為菩薩是破塵沙惑。

那「於十信後心,再破一分無明,即證初住,即法身大士。」到「十信後心」以後,進入圓教初住位的時候,破一品根本無明,分證一分法身,我們稱他叫「法身大士」。有四十一個位階,一直到初住、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總共經歷四十一個位階,還沒有到「無明淨盡」,因為等覺還有一品生相無明。「再破一分無明,則真窮惑盡」,「圓滿菩提」的佛果,就是入妙覺位,就成佛了。所以四十一位位階的法身大士,在天台宗裡面講叫分證佛。那圓教初信位到十信位,就叫相似即佛。四十一品無明破盡了,入妙覺位了,就是究竟即佛。這個在天台宗裡面講,六即佛裡面有名字佛、理即佛,還有觀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證即佛、究竟即佛。

所以印光大師說,「善報之遠者。而惡報之遠者,當亦相埒。」「埒」就是相等了。所以善報有時候也不是一世就會得到果報,可能好幾世才會得到果報,惡報也是一樣,跟這個成佛也是一樣的道理。何況「修因證果」,以至於成佛。如果什麼事情都一次就了了,一時就了,那就變成無因無果的斷滅深坑了。印祖說,你難道不觀察天道運行這個次序嗎?他說,「夏至一陰生而大熱,冬至一陽生而大寒。」立春有時候在過年前,有時候在過年後,而「一一不皆一時俱盡,方成歲時」。如果「一時俱盡」,那就不成運行了,那就成斷滅了。他說,這個宇宙運行的一年之中,還有春夏秋冬的這樣的運作、運行,這個軌則,這個叫規律。上天都有這個規律在運作。冬天很冷,秋天非常涼爽,夏天非常炎熱,春天非常舒暢,你看四個季節都不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三點鐘的痞客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