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心咒」這是開啟大智慧的咒語,最好每天都誦持! / 王鋒靖


.
☸️ 2019年5月8日(農曆四月初四)是文殊師利菩薩的聖誕日。文殊師利菩薩是梵語,音譯有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又稱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
.
文殊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地藏菩薩、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之一。文殊師利菩薩,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佛之脅侍,分別表示佛智、佛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殊師利菩薩
.
譯作「妙吉祥」,也有叫「妙首」。在四大菩薩中叫「大智文殊」,那麼跟舍利弗的那個智慧第一是有所區別的。舍利弗當時在修小乘法中,他的智慧比較圓滿;文殊菩薩的智慧,特指修證教化「如來藏」這個大智慧,自度度他。文殊菩薩是三世佛倒駕慈航現菩薩相,幫助在世佛教化眾生——他過去佛名叫「龍種上尊王佛」,現在佛名叫作「歡喜藏摩尼寶積佛」,未來佛名叫「普現佛」。古佛倒駕慈航示現菩薩相護法,給我們什麼啟發啊?真修行人沒有名利,唯有服從真理。
.
文殊菩薩是智慧的象徵。也稱文殊師利,以智慧著稱,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文殊菩薩手中的智慧之利劍表示能斬斷種種蠢痴,智慧犀利如劍;青蓮花則代表純潔無染,花上放有般若經,作為智慧與慈悲的象徵。因此,文殊菩薩心咒能開啟我們的智慧。平時長念此咒能使您於空靈中將慢慢開啟智慧大門,事事如意。
.
文殊菩薩增長智慧的咒語,又稱文殊菩薩心咒:嗡 啊[日阿] 巴 扎 那 諦。藏地有這種說法,文殊菩薩是一切諸佛的智慧總集,觀音菩薩是一切諸佛的大悲總集,度母是一切諸佛的事業總集。因此,常誦讀文殊心咒可以增長福德、智慧,增強記憶力,可罪障消滅,獲無盡辯才,所求世間,出世間事悉得成就,令眾生智慧成就。如有孩子考學,或者想提高平時學習的專注力,推薦您或孩子常誦此心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殊師利菩薩」功德利益
.
1、持誦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薩心咒、亦稱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據佛經記載為:罪障消滅,獲無盡辯才,所求世間,出世間事悉得成就,令眾生智慧成就。
.
2、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此陀羅尼者,即入如來一切法平等,一切文字亦皆平等,速得成就摩訶般若。才誦一遍,如持一切八萬四千修多羅藏。
.
3、若能一心獨處閑靜,梵書五字輪壇,依法念誦滿一月已,文殊菩薩即現其身,或於空中演說法要。是時行者得宿命智,辯才無礙,神足自在,勝願成就,福智具足,速能皆證如來法身。但心信受,經十六生,決成正覺。
.
4、或於絹素如前畫像,滿五十萬遍亦得成就,或以香泥塗舍利塔,梵寫五字旋遶念誦五十萬遍,曼殊室利現其人前而為說法,常得諸佛及執金剛菩薩之所護念,一切勝願皆悉具足。
.
5、若人才誦一遍,如誦八萬四千十二圍陀藏經,若誦兩遍,文殊師利普賢隨逐,四眾圍繞加被,是慈無畏護法善神在其人前。
.
6、若誦一遍,能除行人一切苦難。若誦兩遍,除滅億劫生死重罪。若誦三遍三昧現前,若誦四遍,總持不忘。若誦五遍,速成無上菩提。
.
7、有恐怖處當須攝心,念誦此咒即得除怖。
.
8、若欲臥時,當誦此咒一百八遍,即得好夢,善知吉凶。
.
9、若人或患瘧病,持此咒者,視患瘧人面,持誦此咒一千八遍,其患即除。
.
10、若欲入陣,當取牛黃書寫此咒帶於身上,一切刀仗,弓箭...等,不能為害。
.
11、若入陣時,畫文殊師利童子像,安於像馬上。當於三軍前,先頭而行,引諸軍眾,彼兇愚賊自然退散。畫像之法須作童子相貌,乘騎金色孔雀。
.
12、若有一切眾生見畫像者,所有四重,五逆等罪悉得消滅,常得面睹文殊聖者童子親為教授,即得究竟解脫乃至佛果,於其中間不被三界煩惱,痴心相應。
.
13、是故勸念一切有情,行住坐臥當須念咒憶持不忘,時時每誦一百八遍勿令斷絕,常得一切眾生見者皆來歸伏,惡人自當退散。
.  
14、若能每日三時念誦各一百八遍,所作稱意,所求諸願悉得隨心,一切皆得圓滿具足,得大富貴,所遊無障,自在恣情受諸快樂。
.
15、設臨命終,即得聖者文殊師利童子親現靈儀,為說大乘深妙法藏,聞法心大歡喜,即得普門三昧。得此三昧已,於煩惱生死當永隔別,即與文殊聖者及大菩薩同為眷屬,位階三地,進修不退。住文殊聖者之位,同得佛智慧,三摩地門。
.
16、若有比丘,比丘尼,善男子,善女人,依法受持,讀誦書寫修行,現世成就一切吉祥,諸事圓滿,壽命長遠,眾人愛敬,生珍重心。
.
17、命終之後得生天上受樂無量,或生王宮處尊重位,受富快樂身無病苦,得宿命智薄貪恚痴,善知因果寶重佛法。雖紹貴位心無憍慢,宿因力強習讀大乘,愍念一切心,無勝負心,常利有情。
.
18、若生於諸人中,貴豪英俊,宣言辯利,人所愛樂,壽命長遠,中無災橫,所於求願,事與心規者,無人違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值此殊勝吉祥日子裡請大家共同聽經聞法、誦經、持咒、供養、點燈、放生、布施、禮拜、吃素、傳遞等善法,功德億倍於平常,迴向法界眾生增智開慧,遠離痛苦,永具安樂因!祈願世界和平,人民安樂,正法久住世間!
.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

【 今天 2019.5.8 己亥年四月初四,是佛教界的重大節日「大智文殊菩薩聖誕」!】
.
在佛教聖地五台山,每逢文殊菩薩聖誕日(農曆四月初四),來自世界各地的十方信眾紛至沓來,進香、供燈、禮拜,祈願祝福,盛況莊嚴,蔚為壯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殊菩薩梵名 Manjusri,漢譯有「文殊師利」、「曼殊師利」、「妙德」、「妙吉祥」等名。由於他在所有菩薩中,是輔佐釋尊弘法的上首,因此也被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
.
據《文殊師利般涅槃經》載:「文殊菩薩為印度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之子,生時屋宅化如蓮花,由其母之右脅出生,身紫金色。出生即能言語,後詣諸仙人所求之出家法,因酬對者無,故至佛所出家學道,為左脅侍。」
.
在所有大菩薩中,他不只是四大菩薩中「大智」的象徵;事實上,他在過去世曾為七佛之師以外,對釋尊也有教悔之誼。
.
《放缽經》載:「今我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威神尊貴,度脫十方一切眾生者,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
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他被稱為「三世佛母」,即三世諸佛成道之母,因而有「三世覺母妙吉祥」的尊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殊法相:
.
「文殊菩薩,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頂,左手持青蓮華,右手執寶劍,常騎獅子出入,既年青又威猛,卻是無量諸佛母,一切菩薩師。」
.
文殊頂結五髻(代表大日如來的五智)、手持寶劍(表示智慧之利)、坐騎為一獅子(表示智慧的威猛)。文殊手中的所持物,右為智慧焰劍,左為蓮華上之般若經典。象徵文殊智慧出如利劍,可摧毀愚癡,般若智慧浩瀚如經卷。
.
《大乘心地觀經》言:「文殊師利大聖尊,十方諸佛以為母;一切如來初發心,皆因文殊教化力。」修習文殊法,能開發俱生智,堅固記憶,令得聰明,了知諸法真實義,消除語業,破愚癡,得諸佛菩薩之般若智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殊菩薩心咒(智慧咒)
.
嗡 阿 喇 巴 札 那 諦。
.
發音:ōng ā rā bā zhā nà dì。
.
持誦此咒,可罪障消滅,獲無盡辯才,所求世間,出世間事悉得成就,令眾生智慧成就。且持此一咒就包含一切如來所說法。可以增長福德、智慧。願大家在文殊菩薩加持下,開啟智慧究竟圓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殊菩薩心咒迴向
.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
三世諸佛所稱嘆 如是最勝諸大願
.
我今迴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
願諸世界常安穩 無邊福智益群生
.
所有罪障並消除 遠離眾苦歸圓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殊道場
.
文殊菩薩的道場在我國山西的五台山,也是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無數信徒心中嚮往的聖地。
.
五台山位於山西忻州市五台縣東北,由一系列大山和高峰組成,其中五座環抱高峰,峰頂平坦寬闊,有如壘土之台,故名。佛祖釋迦牟尼住世時足跡並未到過中國,但五台山卻是在佛經中有明確記載的,由佛祖親口說出是文殊菩薩的說法道場。
.
《華嚴經》記載:「東北方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一萬人具,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
《佛說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中說:「爾時,世尊復告金剛密跡主言,我滅度後,於南贍部洲(大地)東北方,有國名大震那。其國中有山,名曰五頂,文殊師利童子遊行居住,為諸眾生於中說法。」
.
中國古稱震那(China)國,五台山亦在印度的東北方,上述二經提到的「清涼山」、「五頂山」,恰好符合五台山五巒巍然、氣候清涼的特徵。漢明帝時,天竺高僧攝摩騰、竺法蘭等入中土後,以天眼神通觀之,即知此山乃文殊住處,兼有育王所置佛舍利塔。
.
唐時法藏著《華嚴經探玄記》卷15說:「清涼山則是代州五台山也。於中現有古清涼寺,以冬夏積雪,故以為名。此山及文殊靈應等,有傳記三卷。」
.
唐華嚴宗四祖澄觀在所撰《華嚴經疏》中亦說:「清涼山,即代州雁門郡五台山也,於中現有清涼寺,以歲積堅冰,夏仍飛雪,曾無炎暑,故曰清涼。五峰聳出,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台,故曰五台。表我大聖五智已圓,五眼已淨,總五部之真秘,洞五陰之真源,故首戴五佛之冠,頂分五方之髻,運五乘之要,清五濁之災矣。」

.
※ 圖:「文殊菩薩」壁畫(王鋒靖 2016.7.12 攝於 四川阿壩州「格爾登寺」轉經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三點鐘的痞客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