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禮拜的殊勝功德與注意事項!】本文節選自《大圓滿前行(下)——普賢上師言教集》

一般修加行的人,通常將頂禮和皈依一起修,因為這裡是對七支淨供作真正頂禮的引導,所以將頂禮放在上師瑜伽中修持。

.
頂禮諸佛時,觀想自身化成千百萬無數剎塵數身,等同虛空界的一切眾生,和自己一起頂禮,並念誦:「我身化為剎塵數,示現變化而頂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頂禮的意義
.
一般信徒從進入寺廟大殿時,會頂禮諸佛,看到佛塔時也會頂禮佛塔,見到上師也會頂禮。但是很少人會思考,禮佛時,是頂禮銅像、泥像或木雕造出來的佛嗎?是頂禮石頭或水泥作的佛塔嗎?上師的身體和我們的身體有什麼不一樣,值得我們向他頂禮呢?
.
因為我們雖然已經皈依了三寶,但還是凡夫,很容易忘記自己是佛教徒,忘記作為一個修行人應有的舉止行儀,所以,才象征性的供列出這些佛像,讓我們憶念佛陀,提醒自己是追隨佛陀教法的人,是為了究竟解脫的修行人。佛像雖然不是真實的佛陀,但卻是佛陀遍知一切的象征,我們頂禮的是佛陀通達圓滿,究竟真實的智慧;佛塔裡面的佛經,是佛說的法,是佛的化身;上師是傳揚佛法,具德證悟的善知識,可以引領我們修行,出離輪迴,我們是為了這些殊勝的內在意義而頂禮。
.
我們每天禮佛,念誦皈依文,這是佛教徒基本的功課。這樣可以天天提醒自己,要心存謙卑,不忘修行。因為人只要有了傲慢心,認為自己的聰明能力勝過別人的話,就不可能從別人身上學習到任何優點。既然我們身為一個佛教徒,想要在濁世中離苦得樂,從輪迴中得到解脫,就必須要破除傲慢,時時謙虛地向上師、佛、法、僧學習,承認上師和三寶比自己更殊勝、更偉大,才可能學習到佛法。
.
人最大的病根就是對自己的執著,這是形成宿世煩惱的主因。而人所執著的「我」,是根植於凡夫的軀體上,因此我們以身口意頂禮的方式,破除我執,調伏傲慢心。以無比謙卑之心,觀想自己化成百千萬身軀,想像大地微塵有多少,自己身體的數量就有多少。以微塵數身,和遍滿虛空所有一切眾生,一起頂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禮拜的方式
.
修習大圓滿加行,頂禮大禮拜,通常要十萬遍才算圓滿。在禮佛的過程中,要承受肉體和心力上的辛苦,這些是考驗你的恆心和毅力。種種苦修,可以培養你真實的虔誠心,讓你凡夫模糊而表相的信仰,更為堅定而清晰。在做完十萬遍大禮拜的當下,你會感覺虔誠心更為深厚,甚至達到不退轉的地步。
.
在金剛乘中的修行中,都是將身體、語言和意念等身口意三門結合在一起修的,這是為了要轉換我們凡夫的身口意,成為佛的身口意。所以,作大禮拜時,我們身體是以五體投地的方式來禮佛;口中則念誦祈禱文或皈依文;心中恭敬虔誠,意念著:「自己不管現況境遇是好是壞,是苦是樂,都要全心全意信賴上師,將自己完全托付給三寶。」以這種方式,觀想一切眾生和自己一起頂禮究竟的法身佛。
.
禮佛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專心。很多作大禮拜的人,雖然身體的姿勢在禮佛,但心念不定,雖然作完十萬遍大禮拜,卻很難產生出真正的信仰。因為他們大部分的念頭,是為了達成十萬遍的數目為目的。所以如果有人在左右交談或在旁走動,心念就會散亂,身體也會跟著左右晃動。這樣做大禮拜是徒勞無功,沒有任何意義的。
.
有些人作大禮拜時,剛開始可以將皈依境觀想得很清楚,意中還有皈依境的影像,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就忘記身口意三門要一起作了,甚至邊拜邊聊天的情形都會出現。有時候,自己邊拜,會邊看旁邊的人,是不是拜得比自己快,左看右看,連拜佛的雙手都斜到側面去,手勢也不正了;如果旁人比自己拜得快的話,就會想辦法比他拜得更快。像這樣的拜法,就成了罪過,有拜和沒有拜一樣。因為心沒有和身體結合在一起,只有身體上一點點辛苦的功德,實際上沒有真正的功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雙手合掌如蓮花苞
.
頂禮時,雙手要合掌。佛教徒合掌的方式,在《十方真誠解脫經》說:「如蓮花待放,雙手頂合掌。無量身雲聚,頂禮十方佛。」《功德藏》說:「並非隨意身頂禮,心間合十恭敬相,合掌當如蓮花苞,或如嘎烏之盒形。」
.
佛經上教導我們拜佛的時候,雙手合掌,十個手指頭稍為靠攏,手掌心是空的,整個雙手立起來,猶如快要盛開的蓮花苞。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是剛開始學佛的人,要成為像蓮花盛開一樣的解脫者,就是以這樣合掌的手印來表征。佛經裡面怎麼講,我們就怎麼做,所以大家以後雙手合掌時,不要貼合得緊緊的。雙手合掌以後,觀想自己有如微塵數量的身體,一一頂禮十方微塵數量的諸佛菩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懺悔身口意所行
.
拜佛的方式並不難,可以增長我們很多的功德。頂禮前,首先將雙手合掌在胸間。開始頂禮時,合掌在頭頂上面。頭頂是身體的最高點,這時是忏悔曾經以身體所作的一切惡業,譬如殺生、不予取、邪淫等等行為,以此清淨屬於身體部分的罪障。
.
接著,合掌在嘴巴和喉嚨前面,雙掌指尖靠近嘴唇,下部靠近喉嚨。因為我們的語言,是靠嘴唇和喉嚨發出聲音的,這時是忏悔曾以嘴巴喉嚨上所造的惡業,譬如妄語、绮語、兩舌、惡口,以此清淨屬於語言上的罪障。
.
再接著,則合掌在胸前,這時忏悔由意念所作的一切惡業,譬如貪心、瞋心和邪見,以此清淨意念上所造的罪障。
.
我們以身口意頂禮,來忏悔清淨身、口、意所造的一切業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體投地
.
拜佛的方式有小禮拜和大禮拜。小禮拜是以身體的五處觸地頂禮,稱為五體投地。所謂的五體,就是額頭、雙手掌和雙膝蓋這五個部位;拜佛的時候,雙掌、膝蓋和額頭一定要觸地,如果只有雙掌和雙膝著地,額頭沒有著地,就不算五體投地。如果將整個身體伸長,全身觸地頂禮,就叫做大禮拜。
.
為什麼一定要五體投地呢?因為我們凡夫具有貪、瞋、癡、傲慢、懷疑和嫉妒等五毒,五毒是我們無始來深重的習氣,我們可以以五體投地的方式來慢慢消除。清淨五毒煩惱業障之後,可以得到身、語、意、事業和功德的加持力,一切隨五體投地而圓滿功德。
.
以五體投地的方式跪拜頂禮後,站起來時,一樣要如前重新合掌。起身時,腰要挺直,行禮如儀。在這中間,雙手合掌不要只在頭頂、嘴巴、胸前上下很快甩動一下,連膝蓋、額頭都不著地,這是不恭敬的行為。佛經上說:「躬曲頂禮者,其異熟果將轉生為背上生大瘤的侏儒駝背之人。」
.
假如我們拜佛的時候,顧慮到世俗人的種種看法,存有或多或少傲慢心的話,當然功德會打折扣。如果只是隨意頂禮,或隨意作大禮拜,雖然作得次數很多,但這對自己沒有什麼利益。如果因為工作忙碌,時間不夠,每一次頂禮時,只要十分如法,十分規矩,好好用心專一,頂禮的數目不多,也有不少功德。
.
現在有些人禮佛或拜見上師的時候,常常用問訊的方式,第一次是作稍微像樣的頂禮,第二次就稍稍曲身問訊,其實問訊是古時候對重要人士的問候方式。現在我們是學習和追求佛法的人,對上師和佛菩薩,用這種問訊方式,照規矩來講,是很不恭敬的。但是,現在既然形成了一個習慣以後,如果場合上不方便頂禮的話,也只能用問訊了。如果沒有什麼特殊狀況的話,還是應該對佛菩薩和上師,用傳統的禮拜方式,恭敬虔誠頂禮。因為頂禮的功德是屬於我們自己的啊!如果學習佛法的人,不知道頂禮的方式,就要請上師指導,而且隨時隨地都不要忘記,平常要好好修習。如果知道了正確的禮拜方式而不去做,就算學了多少佛法,也沒有什麼意義和成就。
.
習慣頂禮的方式以後,這種端正的姿勢會讓旁人看了心生敬意。一個學佛者的修行,學到什麼樣的境界,從禮佛的姿態就可以觀察出來。以前,密勒日巴尊者因為他的上師馬爾巴不傳法給他,便去找鄂巴上師。當時鄂巴上師正在傳《二觀察續》,密勒日巴尊者在遠處就向他頂禮,鄂巴上師看到下面幾千人之中,有一個人禮拜的方式就是不一樣,非常高興地在法座上回禮。因為他在法座上戴著法帽,就連法帽也拿了下來。他說:「那個人頂禮的方式是南巖馬爾巴尊者傳承的頂禮方式,去問問那個人是誰啊?」因為他覺得那個人禮拜的方式和自己上師馬爾巴的傳承很像,可能是上師的弟子。可見,透過恭敬規矩的肢體行為,可以表露出一個人謙虛的心懷。如法的頂禮是追隨傳承上師們最殊勝的態度,可以消除自己深藏內在的傲慢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生作大禮拜的上師 ~ 嘎瑪仁波切
.
生活在工商社會的現代人,非常忙碌,比較沒有時間專修,一天也無法拜很多大禮拜。在我們小的時候,每天幾乎要拜三千次左右,當時,我們的雙手不像你們戴著手套,膝蓋也沒有穿上護膝,整個手掌和膝蓋常拜得破皮出血,我們就是這樣拜過來的!
.
我的上師——大堪布土登曲吉札巴仁波切,每天都作大禮拜。一般人作大禮拜,是慢慢往前趴的,如果地板比較滑的話,就直接往前一推,——咻一下!就完成一次了。但是,我的上師不是這樣,他把雙手放在頭的左右兩邊,直接「Pung—」一聲全身拜到地上;當身體碰到地上以後,再靠著彈力把身體彈上來,再往下「Pung—」拜下去,速度很快。我從來沒有見過這種拜佛的方式,在西藏也很少有這樣的拜法。
.
他六十幾歲的時候,我們一群喇嘛們跟隨他學習。平常當佛學課程上完以後,沒事做時,會和上師一起下山,到大草原休息。我們躺在草原上時,上師還在那裡大禮拜。上師每拜一次,我們小朋友在旁邊,就用手肘一上一下地彎著來計數,手肘一上一下,只不過兩三秒種,可是上師就是可以拜得那麼快。
.
上師每天一定會在清晨四點種左右起來,天亮以前一定要拜完五百拜。西藏的冬季本來就非常寒冷,凌晨時,山上除了聽到風聲之外,只聽到上師拜佛的聲音。我們住的地方離上師住的地方,上下有一段距離。因為山野很空曠,上師大禮拜的聲音很響亮,當我們聽到風中傳來「軋!軋!軋!」的聲響時,就知道上師在拜佛了,這也是我們早上准備起床的鬧鈴聲,當他大禮拜的聲音一停止,就是我們上學的時候了。
.
上師從二十六歲開始這樣拜,每天最少拜好幾千次,一直到他六、七十歲,我們去西康求學的時候,他還是那樣拜,現在快九十歲了(老上師已於2005年虹化示寂——看雪客注),每天還是在拜佛,因為年紀太大了,一天只能拜一到二百次,拜有斜度的大禮拜。對我們來講,真是不可思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調伏傲慢心
.
除非是沒有信仰的人,一般信眾多會頂禮三寶的。但是,傲慢自大的人不拜佛,也不禮拜上師。古時候的大成就者們講過,在修行的過程中,依止上師學法,就像白布放到染缸染色一樣,不管怎樣,多多少少會染上一些顏色。不論上師的成就如何高深,身為弟子的,雖然在心性的體悟上沒有辦法完全學到百分之一百,但是,在習氣上,多少要有點調伏,應該比沒有學法前進步才是。很多傲慢的人,雖然學佛已經很久了,聽聞過許多的佛法,但是自己的心性還是和沒有學法前一樣,我行我素,依然故我,沒有任何長進,甚至所作所為,為世人所不容。這種人常將佛法掛在嘴巴上,無形中毀壞佛法的誓言和戒律,成了佛油子而不自知。佛法,可以調伏惡人,但很難調伏這種佛油子。
.
這種人進入寺廟的時候,總是昂著頭,一副「唯我獨尊」的樣子。從這個人整個的姿態,就可以感覺這是一個虛有其表的佛油子。西藏人說,酥油可以浸潤軟化堅硬的牛皮,但是卻無法軟化裝酥油的牛皮。在藏地,游牧民族將擠下的牛奶,提煉出奶油之後,放進牛皮袋裡。牛皮本身有點硬,但是只要用一點酥油,就可以將它軟化來做衣服、制鞋子等等物品。可是,用來包裹酥油的牛皮袋,一旦包裹酥油久了,不要想用酥油讓它軟掉,就是放在酥油裡煮,也軟化不了。
.
學佛也是一樣,剛開始接觸佛法的時候,佛法對人有非常正面的影響,可是時間一久,如果沒有讓自己的心性和佛法相互密切相應,缺少對身口意的觀察,一旦失去正知正念的時候,佛法反而變成增長傲慢的來源。所以,有些人雖然已經聽聞過很多佛法,也知道行善作惡的因果業報,但卻沒有融入心中,將聽過的法當作耳邊風,對自己的心性和習氣,沒有起絲毫作用,當然也生不起任何正見和信心。
.
還有些人,因為擁有豐富的佛學知識,對佛經內容十分熟悉,懂得邏輯分析,很少人能辯得過他,甚至成為一方佛學大師,可是他心存傲慢,沒有將佛法運用到心性的調伏上,聽不進別人規勸的任何善言。類似這樣的人,在佛陀當時的時代就有了,像提婆達多、善星之類的人,現在這個時代是更多了,這是很悲哀的事!
.
本來,佛法是讓我們從貪、瞋、癡、傲慢、懷疑嫉妒中解脫,是調伏煩惱最好的藥方,可是這樣的變相學習,反而變成墮入輪迴的主因。不如法學法,這樣的學法反而種下進入輪迴的種子。蓮花生大師說過:「千萬不要攝受屬於佛油子的眷屬們,千萬不要親近毀壞誓言的道友們。」可是怎麼知道誰是佛油子呢?我們可以從有無傲慢心來判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禮佛功德
.
我們學習佛法時,只要聽到一句正法,就要非常珍惜,要趕快融入心中來應用。我們依止上師,要模仿上師身口意的行為,受持上師內外密所有的功德,就像用陶土從佛塔小印模中,印出佛塔一樣。當然,這位上師的言行舉止,是符合具德圓滿的法相,才可以學習,否則,看錯上師,以盲引盲,師徒相率墮入地獄而不自知,這是很危險的。
.
雖然頂禮的方式因各個地區而有不同,但是上師依照佛經教導我們如何頂禮,我們就應該模仿學習。如果,覺得頂禮的動作很容易,或因為傲慢、懶惰,不認真學習,那對自己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如果能夠如法地進行頂禮,當然就會有無量功德。
.
以前佛陀在世時,有一位比丘因為沒辦法常常看見佛陀,所以,他拿了一些佛陀的頭發和指甲,供在一座小佛塔裡面,每天頂禮佛陀的頭發和指甲,猶如對佛陀的真身頂禮一樣。有一天,阿難知道了,就問佛陀,他這樣禮拜有什麼功德?佛陀說:「這個人因他的虔誠頂禮得到無量的福報。他每拜一次,身體壓住多少面積的地,由這塊面積之地,直到金剛地以上的所有微塵數量,就是他轉生為轉輪聖王的次數,而他的功德還不只這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佛陀的頂髻
.
經曲上說,佛陀的無見頂相,是因為恭敬頂禮具德上師而來的。在佛陀的時代,大家看到佛陀的頭上,好像有一個東西,當時的人誰都沒有辦法看清是什麼。當佛陀在平地上走路時,眾人就跑到高處去看,可是還是看不到;不管攀登在多高的地方,總是看不到佛陀的頭頂。後來大家就請大梵天王,去看一看佛陀的頭上到底是什麼。大梵天王就從地上開始往上飛,一直飛到他的天界時,佛陀的頭頂依然融入虛空中,還是無法看清楚是什麼。於是大家就請教佛陀,他的頭上有什麼東西?佛陀說:「我的頭上有個頂髻。」
.
佛陀說:「因為我過去生以來,虔誠頂禮所有的上師和佛法僧,對每一位眾生都很恭敬,從來沒有輕視任何人,沒有一絲貢高我慢自大的心態。由於這種謙虛的力量,所以具有頂髻相。」佛陀莊嚴的頂髻,是因此來的。現在畫師無法畫出佛陀的頂髻,就以一個圓圈為代表。可見,常處卑下,恭敬頂禮,是成就圓滿正覺無見頂相之因。
.
※ 圖:做大禮拜的行者(王鋒靖 2019.4.13 攝於 尼泊爾 滿願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三點鐘的痞客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