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長法師 -唐.博斯科的慈悲-大悲咒觀音42手眼修持 / 慈悲服務社

恆長法師20171006晨間開示
.博斯科的慈悲
大家早安!這是今天的Dharma Espresso
昨天我們談到婆盧羯帝·爍缽囉耶,我們也談到了觀的意義.觀是傾聽,對事經歷但不執著,觀自己的內、外,深觀自己的內在但不卡住其中。我們也討論了一個重要的詞,觀自在。深觀在這裡也有『表達你對他人的關懷』的意思,為何如此?因為如果你的思想或反應沒有帶來慈悲的行為,那麼你修禪的目的只是為了自己出俗。當你看到其他眾生的苦難,你要如何紓解他們的痛苦?這就是菩薩會思考的事,看到眾生受苦時,我該怎麼做呢?

我來告訴你們聖唐.博斯科的故事。如果你當過童子軍,你一定有聽過他的名字。唐.博斯科是一位天主教的傳教士,也叫做約翰.博斯科,但是我小時候在越南學到的名字是唐.博斯科,當時我知道有一個童子軍團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但我不知道他是誰,現在我用Google搜尋才了解他。
我想告訴你們他的故事,是因為從前我學佛法的時候,他對我有很大的影響,知道為什麼嗎? 

.博斯科是義大利人,出生於都靈這個以耶穌的裹屍布聞名的城市,都靈的裹屍布。都靈這個城市自古就很有名,也出現了很多優秀的人物。
聖唐.博斯科是一位以青年的父親與老師聞名的人物,他最感動我的,是他創建了一套針對青年的教學法。他出生於1815年,卒於1888 年,得年72歲。他的一生與工業革命同時代,看到許多孩子被工廠利用剝削,在那個年代,童工不受到任何勞工法保護。因此很多小孩忍受著從事艱苦的工作,其中有許多是孤兒,他們被虐待,也沒有任何人可以投靠。聖唐.博斯科生命中的一大亮點是,他為這些孩子建立了一個屬於他們的家。首先,他撫養了5個還是10個小孩,1852年,他撫養了36個,在今天我們都無法養育這麼多孩子,他沒錢卻養育了36個;9年之後,在1861年,他養育了800個孤兒。他用『慈幼預防系統』Salesian Preventive System的教育方式,來教育青年發展他們的人格。

人格的發展有三個支柱:
第一是理性。我們需要明理來瞭解我們的作為。我稱它做完美的和諧”—在工作時有熟練的技巧,明白做事的正確的步驟並合理地操作。
第二是宗教,或信仰。我們需要有信仰,現在我們的青年失去信仰,不信任任何人。我們需要信仰,信仰神,信仰佛,菩薩,或是觀世音菩薩。
第三是慈愛。這是佛教的一個重要特質。聖唐.博斯科所教導我們的就是時刻保持甜美、溫和,以及仁慈。

理性,宗教,以及慈愛是三個重要的基石,很久以前當我讀到聖唐.博斯科的故事時,我感到非常震撼!現在,當我持誦婆盧羯帝·爍缽囉耶就會想到他。你們知道我想到的是什麼嗎?我想到這就是慈悲心的發展,深觀並同情苦難。能做到像聖唐.博斯科這樣的人不多,為了幫助青年,他把慈悲、深觀,轉化為犧牲。

我將以聖唐.博斯科的一個哲學來結束今天的談話:所有的小孩都需要愛,他們也需要知道他們受到關愛。如果他們不知道我們愛他們,這樣不好。它的意思是,雙方都要互相了解,尤其一定要讓小孩感受到關愛。那種愛,不是寵壞小孩的溺愛,而是會感動孩子們的心,把他們從少年犯轉變為體面正當的人。對青年表達那樣的愛是一門藝術,你可能會想:那我去找一些孤兒來愛吧。不用,你可以把這種愛傳達給你的晚輩、或比你小510歲的人,或不論小你多少歲的人。宇宙中最偉大的事情就是向他們表達這種,感動他們的愛與關懷,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愛帶來溫暖,與他們感通。這件事偉大的地方就在此。

聖唐.博斯科奉獻他的一生,教育孩子們去感受愛,也就是用愛來改變他們的生命。他是多麼偉大的人啊!所以,當我們持誦婆盧羯帝·爍缽囉耶,不要忘記,光是持誦咒語還不夠,要把這份愛化為感動人心的行動,以關懷、以服務來為年輕人,或經驗比我們不足的人盡心力。這就是為何我們不只要持誦咒語,同時也要洞察諸事,理解並感受眾生苦的原因。之後,我們就要致力於用愛來感動他們的心,以此來紓解他們的痛苦。
謝謝你們今天早上一起分享這杯咖啡,祝你們有個快樂與寧靜的一天。
(
慈悲服務社翻譯小組敬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三點鐘的痞客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