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出息念的修法錯誤須知 -- 瑪欣德尊者
在專注呼吸的過程中,我們要避免四種錯誤的方法:
第一,用眼睛看,這是頭號的錯誤。
很多盲修瞎練的人,或者說受到一些錯誤方法影響的人,認為說什麼“眼觀鼻,鼻觀心”,然後他用了這種錯誤的方法,不久就會發現到眼睛會發脹發緊。
因此,不能用眼睛看,不能“看”呼吸,不能“觀”呼吸。
現在很多人喜歡用“觀呼吸”,這種方法也是錯誤的。
“觀”在中文裡面有很多種意思:
- 你說是“觀看”,這個肯定是錯的;
- 那你說“觀想”,這個也是錯的,上座部佛教沒有觀想的修行方法;
- 那你說“觀照”,也不是,我們現在是培養定力,你不需要去觀照你的呼吸,
你只需要去覺知、去專注你的呼吸。
所以說觀呼吸也好,看呼吸也好,這些都是錯誤的。這樣的話它會造成你頭緊啊眼睛緊啊,最後你將可能得禪病,也就是你一閉上眼睛你就會感覺到很緊,最終你不能夠專注呼吸,只能去修其它的業處。這個是第一個要避免的。
第二個要避免的,是在禪坐的過程中,很有可能心會跑到鼻腔裡去注意呼吸。
為什麼呢?在專注呼吸的過程中,隨著心的平靜,呼吸也會變得越來越微細,呼吸變得微細的時候,會發現到在人中這一帶的呼吸不容易感覺到,但是在鼻孔裡面,就鼻腔裡面的神經細胞是比較敏感的,你會發現到在鼻腔裡面的呼吸明顯,你的心就不知不覺跑到鼻腔裡面去。
由於跑到鼻腔裡面去,你的心就偏離了佛陀所教導的“置念於面前”,而是跑到鼻腔裡面去。一旦跑到鼻腔裡面去,你注意呼吸它的流動、推動相變得明顯,於是你就將會發現到好像鼻樑很緊,或者說感覺到印堂這裡涼涼的,然後你再繼續專注,你會發現到整個鼻樑和眼睛這一帶也是變緊。所以這是第二個錯誤的方法。
第三個錯誤的方法,是用“人中”這一帶的皮膚去感覺呼吸。
因為很多禪修者覺得說在專注呼吸的時候應該用這裡的觸點,用這裡的觸點去感知呼吸。這句話其實是沒有錯的,用借助這裡的觸覺去感知呼吸,他的目標還是呼吸;
但問題是很多人就把心停留在“觸點”上,於是他就很在乎于人中這裡皮膚的感覺,而不是把心放在呼吸上。
由於他把心放在這裡,那麼有時候就會造成控制呼吸。
有時候這裡的感覺不明顯,他就說我感覺不到呼吸,即使能夠感覺到呼吸,由於你經常都是用你的皮膚去感覺呼吸,所以你專注的是觸覺而不是呼吸。
你不是在培養心的專注力或者定力,你是在培養你皮膚的敏銳力。
這樣的話呢你在用這裡,你就會感覺到它的涼啊、暖啊等,會變得明顯,就是這裡的觸覺變明顯了,這裡連“受”都算不上,是觸覺。於是你就會感覺到,有時候口腔這邊會比較緊,或者說你人中這一帶的皮膚會變得很敏感,而心偏離了呼吸,這也是第三種錯誤的方法。
第四種錯誤的方法,是去控制呼吸。
有些人坐下去之後,他發現他的呼吸可能比較快,他有意識地去讓呼吸變慢;或者說,在專注了一段時間,呼吸變得很緩慢很柔和,他發現我的呼吸不明顯了,然後他就用加重呼吸的方法,讓呼吸變明顯,變快,這也是不對的。
在禪修過程中,由始至終我們要知道,需要的是調心不調息,呼吸不需要去調它。為什麼呢,因為呼吸本身是很輕柔的,很自然的,很單純的,我們需要調的是心,我們不需要去改變呼吸。
如果一旦你改變呼吸,你的呼吸就不自然了,你就變成造作了,我們時時應該調節的是讓心如何和呼吸相應,和呼吸能夠達到平衡。
能夠去除了這些錯誤方法之後,我們就可以一直地專注呼吸,因為從“入出息念”這個詞,我們就可以知道培養這種業處的要點。
入出息念 ānāpānassati,是 ānāpāna 再加 sati 組成的,ānāpāna 是“入出息”,或者“呼吸”,它又由 assa 和 passa 組成,assa 是“入息”,passa 是“出息”,就是吸和呼,再加 sati 念,我們講的“正念正知”的“念”是什麼?心不妄失,心不飄走。
你的心不忘了呼吸,你的心能夠沉入地呼吸,這個就叫作入出息念,因此我們只要沒有忘了呼吸,把心放在呼吸上面就是在修入出息念。
入出息念就是這麼簡單,不過仍然會有些人把入出息念弄到很複雜,複雜的並不是呼吸本身,而是他的心。
有些人可能因為職業呀,或者受教育呀,或者他的性格啊,他會把很簡單的事情弄得很複雜,甚至他經常會抱怨說我不能專注呼吸,我沒有呼吸。例如,有些人在修入出息念的時候,他就喜歡跟著呼吸進去,跟著呼吸出來,這種方法是錯誤的,為什麼呢?因為跟著呼吸進去,跟著出來,這是屬於水界的流動相。
或者,如果他停留在一點去注意呼吸,那這個是屬於風界的推動相。在《無礙解道》和在《清靜之道》裡面就講到,禪修者假如跟著他呼吸進到腹腔然後又再出來的話呢,由於他的心經常遊走,它將會造成心的動搖和躁動。
又有些人注意呼吸的冷啊、暖啊,這樣的話,他的心又去注意呼吸裡面的火界。那有些人去控制呼吸,刻意讓呼吸變得很急促,或者說刻意去拉長呼吸,憋氣啊等,這些都是錯誤的。
呼吸本來是很簡單,意思是你只要知道呼吸就可以。
如果你發現到你專注呼吸都很難,不要從改變呼吸下手,而要從改變心下手,讓心單純那就是了,單純到你就像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子一樣,當他的爸爸媽媽叫他去注意呼吸,他就沒有後天那些理性、知識、分析、思辨夾雜在呼吸上。
呼吸本來就是這樣的,你只要用一顆很單純、很自然的心去專注它,那就夠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