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 觀證1108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離開了心,也沒有萬法的存在,我們的心具有主宰、支配萬法的力量,在一切有為法當中,它最重要,因為都是它所變現的,十法界、身心世界都是唯識所變,這個識就是八識心王。
.

八識心王就是一切法之王,心王沒有善惡,但是卻可善可惡,因為一切法都是從心法建立起來,若沒有心王,就沒有一切法,所以說:『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

為什麼稱為『心王』?王的意思就是可以自在作主,它具有變現萬法的主動支配力,整個宇宙萬法,十法界的身心世界,都是八識心王所變現,所以稱為心王,這八識心王,統稱『心法』,雖然名稱、作用都不一樣,但是它們的體都是同一個,都是我們的真心本性。
.

八識就是前五識(眼、耳、鼻、舌、身)、第六識意識、第七識末那識、第八識阿賴耶識。百法明門論把八個識分成三大類,將前五識和第六識歸為一類,再加第七識、第八識,總計為三大類。
.

為什麼要把前六識歸為一類呢?因為前六識都是依照它所依的根而命名的,如依眼根就叫眼識,所依的是耳根,就叫耳識,以此類推,而第六識所依的根,則是第七識『意』根,所以叫做意識,說明白一點,就是第六識意識是第七識化出來的,所以,第六識意識的本體是第七識,第六識意識則是第七識的作用。
.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這是楞嚴經的經文,『精明』的『明』指的是我們真心本性上面原有的明明白白的功能,這個明有三個層次,第一個是『本明』,本明就是我們本有的功能,只是被執著、妄想給遮蓋住了,修行做功夫若真要能上路,首先要把這個功能悟出來,悟出來以後就以這個『精明』來做功夫,我們本有的明明白白的功能,原本就是精明,對於一切現象、作用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等到功夫行深之時,就可以進入『圓明』,也就是心經講的『照見五蘊皆空』。
.

這個精明的功能,在六根門頭的作用是『了境』,了境的意思是,對於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是照見境界,但是不起『分別』,會產生分別的是『識』的作用,而不是『精明』。
.

當『精明』透過眼根覺察到境界的時候『能分別色』,其實,這裡所謂的分別色,是站在一般凡夫的立場而講的,依唯識學的道理,當六根和境界相映照的時候,最原先的第一念是不起分別的,因為前五識的作用,它好像一面鏡子,只是照了境界不起分別,只有當第六意識的分別作用和它配合時,才會產生分別, 以眼識為例,眼根最初和境界接觸時,只是了境,也就是境像清清楚楚的在眼根上呈現出來,但是第二念牽動,第六意識的分別意識和它配合時,就有了眼識的作用,其他如耳識、鼻識、舌識、身識也是同樣的道理。
.

我現在打個比喻,如果你開車看到紅燈,會不會告訴自己,有紅燈要煞車了,應該不會嘛!對不對,是不是很自然的就踩煞車減速,當紅燈轉成綠燈,你會不會告訴自己,綠燈了可以走了,也應該不會嘛!對不對,這整個過程,從看到紅燈到停車,轉綠燈開車,不起一個念頭,這就是『了境』,如果等紅燈的時間過長,心理起了不耐煩,這就是『分別意識』,這就是第二念,就是『識』的作用,有識就一定有痛苦、有輪迴。
.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六根都可以以『了境』的方式來處事、待人接物,面對所有的境緣,可以不起心、不動念,為什麼我們做不到,原因是我們有我執有貪、瞋、癡三毒,這三毒怎麼來的呢?請接著看下去。
.

我們前面有談到第六識的根,則是第七識『意』根,第六意識雖然有『分別』的作用,但是它沒有善惡,有善惡的是第七識末那識,而第六意識又是直接受第七識的指揮命令,當我們六根接觸六塵,眼看到了什麼、耳聽到了什麼,那個分別要靠第六意識,第六識跟第七識它們的關係非常密切,第六意識雖然有分別沒有善惡,但是,只要第七識意根一加進去就變成了我執『我』在看、『我』在聽,喜歡、不喜歡,我要、不要,全部都俱足,此時前五識也都隨著第七識轉了。
.

前六識跟著第七識轉,如果第七識所發的是善念,前六識就是善的,要是第七識所發的是惡念,前六識也就是惡的,所以問題就嚴重了,因為第七識它是恆審思量,那個恆就是恆常,念念有我,念念執第八識的見分為我,所以就有了善惡之分。

在前六識中,只有第六意識是第七識直接發出來的作用,其他五識並不和第七識有直接相關,前五識若要隨著第七識轉,必須要有第六識的配合,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第六識的配合,不管第七識如何發號司令,都指揮不了前五識,因為前五識是第八阿賴耶識的『識』,並不直接受第七識的指揮。
.

在前面我們有討論過,在六根之中,前五根眼、耳、鼻、舌、身是屬於『色法』,但是第六意根所對的法塵,只有一半是屬於色法,另一半則是屬於心法,因為第六意識獨頭意識作用所對的獨影境,就是法塵,大家都做過夢,夢裡的境界都是第六意識的獨影境,獨影境是第六意識想出來的,和身體應該沒有關係,但是為什麼我們做惡夢會被嚇醒,會被嚇的一身大汗,原因是『八識規矩頌』講得很清楚,我們的身根是第八阿賴耶識的『親所緣緣』,『見分』與『相分』夾帶在一塊,因此,見分的心理作用,立即影響相分而起生理的反應,所以,第六意識所對的法塵,一半是屬於色法,另一半是屬於心法。
.

第七識『末那識』又稱為『染淨依』,『末那』是梵文,翻成中文就是『染污意』的意思,染污簡單的講就是我執、自私心,對於我執、自私心第七識最大作用就是『恆審思量』,所以,在六種根本煩惱當中,第七識就與我貪、我癡、我見、我慢,這四種根本煩惱相應,恆常從來沒有間斷過,所以稱為染污。
.

第七識的我執、自私心怎麼來的呢?第七識能見的功能--見分,是從第八阿賴耶識見分生起來的,阿賴耶識的見分是第七識見分的根,但是第七識又返回去緣阿賴耶識的見分作境界,並且在第八阿賴耶識見分上面生起一種生命的觀念,認為第八阿賴耶識的見分是我的生命,而後便帶起一層我相,把它牢牢的抓住,並恆常、審察、思量『我』的存在,恆常就是時時刻刻把『我相』抓得緊緊的,審察這個作用就是時時在提醒自己,有『我』的存在,思量就是發號司令,前六識本身並不能做決定,它們只能受第七識的指揮去做分別,於是就產生了堅固的我執,第七識見分的『我相』就是這麼來的。
.

我們之所以放不下我執、我相,主要還是『思』的力量太大了,第七識的特性是『恒審思量』,因為第七識的根和境,都是第八識的見分,它一直思量著,第八識的見分是我的生命,而且牢牢的抓住不放,關鍵就是在恒審思量這種第七識思的功能。
.

第七識的見分緣第八識的見分為境,而後又回轉過來在第七識上面造了一個我相,因此,這個我相有一半是屬於第七識的見分所變,另一半則是第八識的見分所變,第七識的見分所變的我相,稱為『有覆』,覆就是覆蓋的意思,就是被七情六慾所覆蓋,這個有覆又稱為『分別我執』。
.

另一半『無覆』的我相,則是第八識的見分所變的,第八識本身的特性就是『無覆』,它沒有私心也不揀擇,不論種子善、惡或是好、壞,第八識一律照單全收,因此才叫『無覆』,無覆又稱為『俱生我執』。
.

第六意識叫做『意識』,第七意識也叫『意』,它們之間要怎麼分別?前面我們有談過,第六意識所依的根是第七識,那這樣第六意識是不是就變成第七識的『識』,所以第六識叫『意識』,第七識的『意』是發號司令的意思。
.

第六意識負責收集前五識,傳送來的資訊,它只能分別不能做任何的決定,第七識『意』的功能就可以決定要怎麼來處理,當第七識決定以後,透過第六意識,才能夠指揮前五識來完成事情。第七識的任務是把第六意識收集到的資訊,轉交給第八識,所以第七識也叫『傳送識』。
.

所以,光只有起分別還不能發生力量,就怕第七識的我執一配合『傳送相續執取』,它不斷的決定這個好、那個不好、這個我要、那個不要,第七識的『意』願決定以後,第六意識的分別作用才有了根據,就配合前五識來執行。
.

由此可知『意』是第七識最主要功能,所以第七識稱做『意』,而第六意識所依的根是第七識,它是『意』的『識』,也就是第七識『識』的作用。
.

我們最大的妄見是把地、水、火、風四大假合的五蘊之身,認為是真實的生命,雖然我們的五蘊之身、眾生的習氣業力,非常的虛妄不真實,而且會引起很多的煩惱和痛苦,但是,將來想要得度、到彼岸,也還是要靠我們的習氣業力,只要它們一轉就有無量的功德,也就是說我執、我相、習氣業力才是真正的渡船,要想得度,非得靠第七識不可。
.

前面我們有討論過第七識又稱為『染淨依』,染淨依的意思是,它能內外轉,內外轉的意思是,一頭是有生滅、虛妄的第六意識,另一頭是不生不滅的真心本性,所以,不但染法得靠它,淨法也是要靠它,主要就看我們每一個人到底願意往那一邊轉,最後所得的果有也就不同,所以,佛法只教我們用轉的,並未教我們用『除』就如同我們常說的,轉識成智,轉煩惱成菩提,意義就在這裡。
.

第八識阿賴耶識,阿賴耶是梵文,翻中文為『藏識』,『萬法唯識所變』這個識指的是第八阿賴耶識,它本身無覆無記,可以含藏一切善惡習氣業力種子,它有能藏、所藏、跟執藏的功能,這是以它的功能來命名的。
.

第八阿賴耶識本身的體,就是真如、如來藏性,也就是我們的佛性、菩提、真心本性,只因為我們凡夫眾生多生累劫以來,造了許許多多的善善惡惡,這些善惡諸法,形成一種習氣,這種習氣形成了一股力量,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講的『業力』,業力它遮蓋了我們原本清淨的圓明心性,所以,我們把這股力量叫做『阿賴耶識』。
.

『能藏』就是它能含藏無量劫以來,我們所薰習的善惡種子不會壞失,能藏這是以它持種的功能來說,它能夠持一切的種子,不管你輪迴多久,業力的種子統統含藏在第八識,成為未來的種子,等到因緣成熟,種子就生起現行。
.

『所藏』我們多生累劫以來所造的善惡種子,都藏在第八阿賴耶識裡頭,也就是所有的習氣業力種子都被它所藏,無論我們做了什麼事,造了多少善惡種子,都會回薰到第八阿賴耶識,成為習氣的種子。
.

能藏與所藏看起來好像很類似,其實並不相同,雖然都是在講習氣種子,一個是說它能夠執持一切的種子不會壞失,不管經過多少大劫,種子都不會壞失,直到有一天和合的『緣』到了,這些種子就起現行,我們就必須承受這些善惡的果報,這是能藏的功能。
.

至於所藏,就是當種子起現行,我們在接受果報的同時,而『現』在的善惡『行』為,又會造成原來的習氣業力,繼續不斷的薰習身、口、意三業,然後又回薰到第八阿賴耶識中,加重了原有的習氣業力,又成為未來受報的習氣種子,這就是所藏,如此是種子生現行,現行又薰種子,我們就這樣不斷的受報又不斷的薰習,一直循環不己,永遠在六道生死輪迴。
.

『執藏』就是第七識恆審思量,執八識見分為我,這個就是執藏的功能,第八識是第七識恆常內執,堅固地執持有一個自我的主體,更簡單的說,就是第七識的見分,緣第八識的見分,造了一個我相以後,又牢牢的把它抓住為『自內我』,這個就是『我愛執藏』,同樣的道理,第六意識所依的根是第七識,第六意識也就是第七識『識』的作用,所以,第七識執第六意識為『自外我』。
.

阿賴耶識的習氣業力,便是構成我們後天生命的原動力,『八識規矩頌』頌文『去後來先做主公』這一句就是說明阿賴耶識,是如何來構成我們後天的生命,所謂『去後來先』就是指我們這一期的生命結束以後,第八阿賴耶識是最後離開我們身根,離開我們身根以後,再轉入『中陰身』,在中陰身這一段時間,最多只有四十九天,就一定會再投胎轉世,形成下一期的生命,所以『去後來先』的意思,就是最先來入胎,死後最後才離開。
.

在『中陰身』當與有緣的父母相應的時候,必須要有『三緣和合』就是父精、母卵、再加上自己的阿賴耶識,就可以投胎轉世了,注意哦!投胎轉世的父母並不是只有人道哦!六道之中都有可能,尤其是三惡道。
.

如果是投生天道與地獄道的眾生,他們在中陰身停留的時間非常短,幾乎是這一期生命一結束,立即轉到下一期的生命。想要升天道最起碼一定要修五戒十善,修五戒十善也只能升到『欲界天』,再上去『色界』『無色界』就必須要有禪定的功夫才行。
.

第八阿賴耶識,『識蘊』就以它做為代表,阿賴耶識並不是我們心性上面本來有的,是多生累劫的習氣業力所薰習而來,我們現有的生命,是以第八識做主公,識蘊不破,就無法照見五蘊皆空,所以,學佛修道沒有別的事要做,要做的只是想辦法把這種習氣業力轉化,但是真想破識蘊,想轉化習氣業力,恢復我們本有的佛性、真心本性,就一定要從心經第一句『觀自在菩薩』的『觀』字確實做起,讓我們能觀的功能歷歷現前,並且依第二句『行深般若波羅密多』,在日常生活當中勤修六度,修的時候還要觀空,觀六度一樣是因緣所生法,空無自性,實無一法可得,在日常生活中雖然精進的勤修六度,但內心卻不執著於六度,等到行深之『時』,就可以照見五蘊皆空。
.

圖.文/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三點鐘的痞客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