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住內觀-毗婆奢那禪修 / 01238威臘瑪拉 禪師 Sayadaw U Virabala

01238.一旦我們會使用佛法來修習時,我們的身心就會慢慢的處於平靜的狀態,我們也會慢慢的遠離恐懼、焦慮和憂傷的感受。當我們「四念住」(內觀)的修習達到一個階段性時,智慧自然的會慢慢生起,這時道的智慧和果的智慧也會生起,並且我們的心會傾向於涅槃。

佛陀教導「四念住」(內觀)的修習,是要我們經由自己的身心來修習,而達到放下對世間的一切執著。我們要有這樣的成果,首先必須要讓自己對佛法產生信心,隨著我們對佛法的理解,自然我們就會傾向於涅槃。

觀色如聚沫----諸識法如幻。(【雜阿含經】- 大正藏265)(【南傳相應部】- S.22.95)

世尊告諸比丘: 「色陰,譬如恆河大水暴起,隨流聚沫。受陰,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滅。想陰,譬如夏初無雲,日盛中時,野馬流動。行陰,譬如執持利斧,斬芭蕉樹,都無堅實。識陰,譬如幻師,幻作象兵、馬兵、車兵、步兵。如是諸所有色、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 色、受、想、行、識無堅實故。」

世尊說偈言: 「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燄,諸行如芭蕉,諸識法如幻,日種姓尊說。周匝諦思惟,正念善觀察,無實不堅固,無有我我所。於此苦陰身,大智分別說,離於三法者,身為成棄物。壽、暖及諸識,離此餘身分,永棄丘塚間,如木無識想。此身常如是,幻偽誘愚夫,如殺、如毒刺,無有堅固者,比丘勤修習,觀察此陰身,畫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三點鐘的痞客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