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住內觀-毗婆奢那禪修 / 01233烏雄力U Virabala-毘尼蘭若

01233.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自己沒有智慧與覺知力,自然就會自動的驅動貪瞋癡的習慣反應,這是一種對無明的精進。如果我們有智慧與覺知力的精進去修習「四念住」(內觀),並且我們知道修習的動機,我們自然會持續不間斷的去修習。

一個修行者就好像慢跑的選手,他要跑完長距離的目標,首先他必須使用穩定的速度前進,堅持不懈的持續往前跑,不急不緩的他才能跑完全程。所以慢跑選手不會一起步就將體力用盡,我們的修習也一樣要在自然持續的精進當中運作,不能強行創造急於達到目標。

01233-1

由於身體的樂觸而生起的任何樂受,應被覺察、觀照。乃至由於心喜悅而生起樂受,以及不苦不樂的感受生起之時,也都應當覺察、觀照。不苦不樂的感受也稱為「捨受」,通常隱晦而難以覺察,當「四念住」(內觀)的修習到達相當穩定與敏銳的階段時,我們才能夠較容易的觀照到這類捨受。

「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它們不會同時生起,一次只會出現一種。無論如何,任何的感受(身受與心受)生起之時,都必須以正念加以觀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三點鐘的痞客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