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賴喇嘛特別喜歡一種禪修/摘自【真心就自在】

達賴喇嘛特別喜歡一種禪修,這種禪修可增進自己為別人福祉負責的精神。八世紀印度學者、瑜伽士及詩人寂天菩薩,在所著的《入菩薩行論》中即要求大家想像三方面的情景。禪修時: 
.

【1】想像你是更好、更隨和、更有自信、更有智慧的自己,站在中間,望向前方、左右。 
.

【2】接著,想像自私的自己站在其中一邊。這個自私的自己會強迫別,搶搭早一點的航班或爭奪一片蛋糕,凡事只想到自己。回想最近發生過的自私情境,或假想著這個只知「我最重要」以及討人厭的自己會做的事情。那個我不是平常的我,而是更討人厭、更自私的我。 
.

【3】站在自私的自己對面的,是一群貧困的人,他們不是很窮困,就是正在受苦。
.

站在中間望著左右兩邊的是有智慧的你。你看著討人厭又自私的自己,選擇以下其中一例進行觀想: 
.

【a】想著你為了自己缺少的好處而自哀自憐,將自己的重要性無理地、完全地放在所有人之前。你的全副精力都用來處理自己的事情,看不到別人的關切,這樣的你好可怕、好醜陋。 
.

【b】回想你毫無理由地舉止失常、火冒三丈的情景。 
.

【c】回想你出現自私欲望的情景。例如,你在商店裡對某件物品太過著迷而特別想擁有。 
.

【d】回想你起了貪念、心生嫉妒的時候,例如,在你認識的人之中,總是有人不需要多做努力,就可獲得金錢。
.

然後,望向另一邊的窮人。他們病了,窮困度日,連填飽肚子都有困難。
.

達賴喇嘛要請站在中間能夠平等看待事物的你深思:「這邊的自私的我,和另一邊的窮人都想要快樂,不想受苦。」接著自問:「我會幫誰?自私的自己?還是窮人?」請想像一下。有智慧的你要自問:「我要幫哪一邊呢?是幫沉溺於自身福祉的自己?還是窮人?」
.

唯一可得的結論是:「我只有一個人,別人則有無數個,只是此處以五或十位窮人為例。無數人的福祉怎麼可能不重要呢?」
.

在其他情況下,若不以這樣生動的情景,而是採取抽象思考的話,那麼自我和別人則看似同等,自我是一人,別人也是一人,兩者都是單數。但予以形象化之後,才能真正思量何謂「別人」,別人是由千千萬萬個自我、千千萬萬個「我」所組成的。
.

此外,還要考慮一點,即使在這種情境下,你仍會假設別人的動機可能和你一樣只愛自己,因而無法找到自己與別人之間性質上的真正不同,接著就可能傾向平等地幫助所有人,包括討人厭且只懂得愛自己的自我在內。
.

不過,我很驚訝地發現,這種情形也不錯,只要將討人厭的自己算成一人,那麼在數量上就與別人不相等,因為別人的數量可是遠遠超出自己。因此,如果你將「別人」想成有五個人,那麼你應當把自己看成是六人中的一人,而非半數。
.

或許你會想,這樣的思考是否要我們幫助別人,而不要幫自己。我認為,想得到雙贏,主要的方法是將重心放在幫助別人身上,以利他心為動機,進行自我改善。此處要注意的是,當我們在追尋快樂的過程中,自我「感受」的重要性被誇大了,請記住,「每個人」都想要快樂,不想受苦。 
.

或 許你會想:「我的確比較重要,因為想通的人是我,可以將想法傳達給那些不懂的人也是我。」讓傲慢現形吧,不要試圖壓抑,但你可以這麼想:「即使是這種傲慢 自大,也是為了別人的利益才有的。」反覆思量這個想法之後,用來掩飾自己不足的傲慢心就會消失,自大感也會因此變得空洞而逐漸褪去。
.

當我 站在燈光明亮的舞台上,在廣大群眾面前為達賴喇嘛口譯時,往往會使我的專注程度提昇許多─達賴喇嘛說的話全靠我傳達。我喜歡這種挑戰;喜歡扮演不顯眼卻重 要的角色;喜歡不費力地完成口譯工作;喜歡當達賴喇嘛以藏語連續講五分鐘時,我所用到的靈活腦力與記憶力;喜歡我與達賴喇嘛的互動,他聽著我講英文,若我 有遺漏,他會用藏語重述一遍。
.

然而,當我離開舞台後,我發現自己好想回到舞台上,我想念那個情境裡的燈光、力度、專注,這樣的念頭強烈到 讓我對舞台也產生渴望。我想起以前讀過一些報導:有些演員除了站在舞台上之外,其他時候都無法忍受自己,於是我明白自己必須設法脫離這種心態才行。不久之 後,有個念頭突然浮現在我腦海裡:「希望力度、專注等感覺能讓聽眾獲益。」我反覆思量,結果真的有效,我不再渴望那個情景了。
.

我是如何擺脫這種心態?並不是強迫自己不要想,而是領悟到整個活動是為了幫助別人,同時以想像來深切感受這層領悟——想像力量進入聽眾的身心。不管是哪種傲慢,都可以運用此法處理。
.

一天之中,有許多小事是我們可以替別人做的。例如,禪修團體的某人找不到坐墊靜坐,你可以拿坐墊給對方。有一次,達賴喇嘛前去拜訪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與系主任及一群教授會面,其中有一名年邁的老人專程前來會見達賴喇嘛。這位老人原先坐著,一見到達賴喇嘛進來,就掙扎著要站起來,即 使此時達賴喇嘛離他還有一段距離,這位削瘦的老人仍然努力想起立表示敬意。我們見他費盡千辛萬苦想要起身,說不定還會跌倒,心裡都為他緊張,但唯一趕忙幫 他的人卻是達賴喇嘛。達賴喇嘛扶著老人,幫他站起身子,達賴喇嘛的心裡不會只想著自己:「我是來這裡接見這些人的。」
.

由此可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細小行為,都是珍視別人的表現,隨時以「如何能最有效地幫助周遭人」做為決定事情的動機,你的舉止就不會只以自己為中心,而能夠產生真正的重要性。 
.

那麼,究竟要奉獻多少?要花多少時間幫助別人?這些問題很難下定論,不過只要基本動機清晰明確,每天實踐,就能解開許多問題。
.

文/摘自【真心就自在】
圖/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三點鐘的痞客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