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普賢王如來(阿達爾瑪佛)與普賢王菩薩

普賢王如來(阿達爾瑪佛). 法性本初佛,又名為阿達爾瑪佛。

「普賢王如來」是指根本佛,稱為昆盧遮那佛。昆盧遮那佛表法界體性,就是清淨法身佛。

法性本初佛,又名為阿達爾瑪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無須向外馳求,法爾如是,無有生死、涅槃、取捨等垢染, 任運而行,諸法起時,剎那圓滿。普賢法身本屬於無相, 遍一切都虛空。但依權宜方便故法身之外建體法身, 略述如下:身藍色--表佛智遍如虛空。 裸體--象徵其空而瑩澈之相。定印之--以持其法爾如如之體。 雙運--表空樂不二,一切諸法,皆為普賢體性。

普賢王菩薩及普賢王如來之區別:

「普賢王如來」是指根本佛,稱為昆盧遮那佛。昆盧遮那佛表法界體性,就是清淨法身佛。

「普賢王菩薩」是從根本佛起作用的,就是圓滿報身佛 ,因為他纓絡莊嚴。纓絡莊嚴表一切有為法的境界都是殊勝的。所以「普賢王如來」是本體.「普賢王菩薩」是本體起作用的。換句話說:進入一真法界,就是進入普賢王如來的境界,稱之為自性法界。自性法界像海洋一樣,海洋的波浪會一在的起來,是無法把波浪除去的。此時你要如何在波浪當中,能夠悠悠自在,這個稱之為「普賢王菩薩」。

因此在性宗的經典裡面,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德尊普賢」這個法門。不管在任何經典當修持法門完畢後,都一定三稱「南摩普賢王菩薩摩訶薩」.尤其在懺悔法中更強調。因為懺悔法就是普賢行。懺悔是懺其前過,悔是不再造。我們原來的行並沒有錯,是原來行為的行為有錯。也就是說:真如的行是清淨無染的,但是真如依相而起作用的時候,這個作用就成有為法。有為法是相對的,相對的就會有對立產生。對立產生就會有是非善惡優劣等等。但是這些都和真如無關,只是那個行為錯了。而那個行為的錯,不要帶有罪惡感。這個時候就必需要懺悔(懺悔不一定要有罪惡感才懺悔)。懺悔之時就進入普賢行的境界中。而你要懺悔的行為本身,在當時的行法當中,它也沒有錯,所以它也是普賢行。那就是說:「清淨行、污染行」都是普賢行,那就全部歸到普賢菩薩身上。普賢菩薩在看這些波浪或泡沫都是真實的。因為它都從海洋本體來的。所以普賢菩薩從這裡顯出那不可思議的地方。但是普賢王如來是法界體性。普賢王菩薩是依於本體而起作用的。所以普賢王如來一身清淨,稱為清淨法身佛或昆盧遮那佛,兩個都是指同一個。而普賢王菩薩就不一樣,他纓絡莊嚴,這表示一切有為法的境界都是殊勝的。這個是從本體的立場來看的。和我們從泡沫的立場來看是完全不一樣。所以這個部份是有很大的差異。為什麼性宗特別注重普賢王菩薩摩訶薩原因在此。

念普賢菩薩的名號,要能夠清清楚楚的念,並且清清楚楚的聽念普賢菩薩的聲塵,同時自己的覺受要能清清楚楚。這個時候「聲塵進入耳根」會產生變化,它會在「念與聽」之間,意根就能清清楚楚起觀照,這個時候就是耳根圓通,這種是從外境而圓通的。也可以從內境來圓通,那就是由內心「憶念」普賢菩薩的名號,「憶念」的發出內心清清楚楚,「唸」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此時意根就能觀照得清清楚楚。這就是從內境的耳根圓通。到達耳根圓通時,你所聽到的外緣塵境,就成為智慧。同樣的其它五根也是如此調整。這是心法,有心法可行,心自然就在道上,一切起心動念就無不是道場,這個時候一切世間法皆是出世間法。

大乘佛法裡常提「普賢菩薩」、「德尊普賢」。萬佛名經每拜千佛就必須稱「南摩普賢菩薩摩訶薩」。我們所拜的懺,到最後都要拜普賢菩薩。唸阿彌陀佛唸了一大堆,到最後還要三拜普賢菩薩。唸觀世音菩薩之後,一樣要拜普賢菩薩。這就是普賢菩薩代表法界體性。

 http://blog.xuite.net/etazen888/twblog/145820819-%E6%99%AE%E8%B3%A2%E7%8E%8B%E5%A6%82%E4%BE%86%28%E9%98%BF%E9%81%94%E7%88%BE%E7%91%AA%E4%BD%9B%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三點鐘的痞客邦 的頭像
    三點鐘的痞客邦

    三點鐘的部落格

    三點鐘的痞客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