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千年不衰的印度古經典:奧義書(Upanishad

  《奧義書》(Upanishad)是印度最經典的古老著作,用散文或韻文闡發印度最古老的吠陀文獻的著作,是印度哲學的源泉。《奧義書》是古印度的根本經典,探討人生與宇宙的根源和關係,認識我是誰,找到真我(Atman),追求梵我合一的境界, 啟示出精神上極為深奧的真理。《奧義書》把自我迷失比喻為陷阱:只要想著這是我這是我的,人們就與他的自我捆綁在一起,就好像鳥被羅網困住。” “Upanishad”這個詞,是靠近坐下的意思,是指坐下來聽智者說。奧義書記載了印度教歷代導師和聖人的觀點。《奧義書》(Upanishad)原義含有師弟對坐,秘密傳授的意義。奧義書也被稱為秘密書、哲學書,內容豐富,思想幽玄。 
  在古代印度,傳播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是面對面的口述。在森林裡沉思的哲人以及練習瑜伽的人們就是通過口述的 方法來教授自己的弟子的。後來人們將他們的言語記錄了下來,寫成書。這些記錄大師們智慧語言的輯錄被稱為"奧義書"。奧義書的成書年代非常古老,大部分是在西元前7~6世紀,有的甚至更早。這些古老的經典是後人獲得智慧和美德的源泉。《奧義書》的思想內容十分豐富,它記述了古代印度的祭祀活動和修行生活;同時還著重探討宇宙本源與人的本質等哲理,標舉"""自我"的同一,以及輪回解脫等思想。佛教的思想在其中都有所反映。弟子從上師口中接受自性的知識,這有關自性的知識,就是奧義書。古代這知識與修法只是由開悟了的上師口傳給近道的門生,其它未成熟的學生,根本沒有機會領受。學生必須先淨化自己,才能實際得益。要瞭解奧義書,須先看看吠陀經是甚麼。奧義書的精神,早已超越了一切的名相,一切的相對,一切的法規。傳出這些金句的聖者,本於個人開悟的經驗,直接勸告我們:你不用受生死輪回之苦,因為你根本無生無滅;你不用受苦,因為你的本性是極樂。那麼苦從何來?從迷執而來。不說地獄,不說過去,也沒有因果報應的觀念。認為人類的靈魂不滅,軀殼死後,靈魂依舊回到夜摩天去。 
  傳統來講,奧義書從四部吠陀經中抽取出來,共有108本,而重要的、純粹討論自性的,有11本。而所有奧義書最重要的教義,可以用以下四句金句(Mahavyaka)總結出來: 
    1. Rig Veda 而來的金句:Pragnanam Brahma ,意識就是大梵; 
    2. Yajur Veda而來的金句:Aham Brahmasmi,我就是梵; 
    3. Sama Veda而來的金句:Tat-tvam-asi,你就是梵; 
    4. Atharva Veda而來的金句:Ayamatma Brahma,此內在的自性就是大梵。 
《薄伽梵歌》(Bhagavd Gita)與《吠陀經》(Vedas)、《奧義書》(Upanishads)這三部經典,合稱為印度三大聖典。據說佛教的思想已是緣於《奧義書》,而佛陀是應用了他的大智慧將《奧義書》的哲學義理將其昇華更精典了,我們宜對印度文化的發展有豐碩的認識。古《奧義書》內容涉及的範圍很廣,包括印度幾百年間許多思想家的各種哲學宗教觀點,如輪回解脫、梵我關係等,已講到修習禪定的方法,主張以調息、調身、調心以及口誦唵字進入禪定,頗受印度幾百年間許多人喜愛和廣泛流傳,孕育了詩人兼哲學家泰戈爾。金克木評論是可以改變我們一般習慣以為印度是佛教國家的很大誤解。這些經典會使我們聯想到中國的道家,驚異何其相似乃爾 
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館長認為,它是影響人類的十本書”.美國《領袖週刊》列為是《領袖必讀的100部名著》排名第三十位。《奧義書》的思想對叔本華哲學和美學有重大影響。 英國著名作家、戲劇家毛姆在其名著《刀鋒》一書的扉頁上就引用了《奧義書》中的一句話:一把刀的鋒刃不容易越過;因此智者說得救之道是困難的 ” 
願我們同受庇佑,願我們同受保護,願我們共同努力,願我們文化輝煌。不要仇恨,永遠和平、和平、和平。”2005年人代會記者招待會上溫家寶總理引用了《奧義書》中的一段。《奧義書》精編版由中國致公出版社出版,思想深邃、故事性強,閱讀易讓人有大徹大悟之感。

 

生命中的美,不僅僅在於它的絢爛,還有它的平和;生命的動人,不僅僅在於它的激情,還有它的平靜。當我們人生失意與得意時,當我們人生快樂與痛苦時,請給自己找一片寧靜的天空,它會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聰明的人向內尋求自我,而不是向外尋找世界。此寓於彼。因此,他才不再悲傷。 ——《奧義書》 
心中的那個人,如拇指般大小,像火焰般燃燒,卻不見煙霧,過去與將來的締造者,亙古不變,那就是自我。 
人並非仰賴出入息來維持生命。真正的生命泉源,是促使氣息流動的力量。 
純淨、空無、平靜、無聲、無私、無盡、不化、堅定、永恆、清純、獨立,而且能恪守自身的偉大。——《奧義書》
自我就是內心的無限追求。你的追求決定你的目標;你的目標決定你的行為;你的行為決定你的命運。----印度古經典《奧義書》(Upanishads,India)
它恒在動中而常寂;在你心念所能去到的極盡處;在一切之內,又在一切之外。 
我們就跟蜘蛛一般。我們編織人生,而後依循其路徑行進。我們如同做夢之人,繼而生活在夢裡。此事全宇宙皆然。 
通過苦行,獲得善性;通過善性,獲得思想; 通過思想,獲得真我;獲得真我,不再返回。——《奧義書》 
奧義見性者不再佔有。不是說他們不再擁有事物,而是他們變得不執著於佔有。他們使用事物,他們不是乞丐。他們充滿喜樂地生活,盡情地享用生活提供給他們的每一件事物,但是他們不佔用它們,他們不是事物的執著者。這是真正的放棄:活在這世上卻保持絕對的不持有。他們愛,但是他們不忌妒。——《伊莎奧義書》 
因為思想就是世界,應該努力淨化它;想成為什麼便成為什麼,這是永恆的奧秘。 
一個人到30歲要把全部時間用來覺悟,如果不用來覺悟,就是一天一天走向死亡。 
否認上帝是坐在心臟洞穴中的人去尋找其他神(也就是去其他地方尋找他),如同追求破碎的玻璃片,而扔掉手中的珍珠。 ——印度經典《奧義書》 
逍遙兮,由黑暗至於燦爛, 逍遙兮,由燦爛至於黑暗。 
欲行偉大之事者,必經偉大之迷途。 
自我乃終極現實 先於創世又是萬物之源  誰又能發現自我 找到潛藏在每個人內心的自我。讓感官和意識的注意力,轉移到心上, 你,就能乘梵天之舟,振奮起精神,渡過恐怖之源的水

——《奧義書》

 "就像棲息於同一棵樹上的兩隻金色小鳥一樣,兩個親密的朋友,自我和真我也寄居在同一個身體中。前者食用的是生命之樹上的甜果和苦果,而後者則在超然中關照"。 
——《奧義書》 
誰以純淨深定之心,沉入阿特曼,他所感知天堂之樂,將不可言傳。 
真我是古代的神火,永恆的力量,精緻而深藏於心蓮,難以知曉......比天地間最小還小,比天地間最大還大,這真我永存于每個人的心靈。一個人只要遠離欲望,純淨思想和感官,就能體悟到自我的榮耀,無憂無慮。——《奧義書》 
唵。彼不可見之梵是圓滿,此充滿名相之梵亦是圓滿,此圓滿來自于彼圓滿(後者是果,乃來自於前者,即因)。你接受了此圓滿(即果)的圓滿性的知識,這知識是圓滿的。而那背後的知識也是圓滿。唵。平安歸於人類,平安歸於大地,平安歸於眾生界。”——《白騾氏奧義書》 
它恒在動中而常寂;在你心念所能去到的極盡處;在一切之內,又在一切之外。 
我們就跟蜘蛛一般。我們編織人生,而後依循其路徑行進。我們如同做夢之人,繼而生活在夢裡。此事全宇宙皆然。 
通過苦行,獲得善性;通過善性,獲得思想; 通過思想,獲得真我;獲得真我,不再返回。——《奧義書》 
自我就是內心的無限追求。你的追求決定你的目標;你的目標決定你的行為;你的行為決定你的命運。----印度古經典《奧義書》(Upanishads,India)
《奧義書》 
留心你的思想,思想會轉為言論;留心言論,言論會成為行動;留心行動,行動會變成習慣;留心習慣,習慣會塑成性格;留心性格,因為性格會造就你的命運! 
當五感官和大腦都平靜下來,不斷推理的智力也偃旗息鼓時,更高的途徑開始出現。這種感官的平靜鎮定叫做瑜伽。這時你應該變得更加關注,因為瑜伽既會來也會去。 
事實上,思維是桎梏的源泉,同時也是自由的源泉。受世界上各種事物所束縛,這就是桎梏,能夠擺脫它,這就是自由。

——《奧義書》 
 一把刀的鋒刃不容易越過;因此,智者說得救之道是困難的。也有譯:剃刀鋒利,越之不易,智者有雲,得度人稀。

 

《奧義書》: 
到處都是真我,從萬物中閃現, 
比浩瀚更廣闊,比最細的還要細緻, 
無法觸及,但比呼吸還要近,比心跳還要近。 
肉眼看不到它,耳朵聽不到,舌頭也無法 
說出它;唯有在深入吸收當中,心智 
變得純靜之後才能和無形的真理結合。

 

找到它的人就自由了;因為他找到了他自己; 
他已經解開了主要的迷團;他的心永遠平靜。 
整體,他進入了整體。他個人的自我 
回到它的光輝的、親密的、不死的源頭。

 

就像河流融入大海時就會失去它們的名稱與樣貌, 
當聖人消失在光裡面時,他拋棄他所有的足跡。 
感知真理,他成為真理; 
他超越所有的痛苦, 
超越死亡;所有他的心結都解開了。

 

《奧義書》: 
兩隻鳥,其中一隻會死,另一隻永生不死, 
住在同一棵樹上。第一隻鳥啄食著果實, 
甜或苦;第二隻鳥旁觀不吃。 
如此,個人的自我啄食這個世界的果實, 
被痛苦弄得不知所措,總是渴望更多。

 

但當他遇到真我、燦爛的神、 
萬物之源之後,所有他的渴望都靜止了。 
在萬物中感知到真我,在崇敬萬物中 
他忘記他自己;善惡都消失了; 
在真我中歡欣,像個小孩般與真我玩耍著, 
不管要他做什麼,不管結果會如何,他都照著做。

 

《奧義書》(西元前五到八世紀): 
尊貴的神,真我,不朽的天鵝 
離開身體的小窩,到他想要去的地方。 
他經過夢的領域;數也數不清的各種 
樣貌; 
性的喜悅;與朋友一起吃、喝、歡笑; 
用令人膽戰心驚的恐怖景象來驚嚇他自己。 


但他不執著於任何他所看到的東西; 
並在他游走於夢與清醒的領域、 
品嘗到歡樂也經驗到善與惡之後, 
他回到他一開始的極樂的狀態。

 

就像一條魚游向一個接著一個的河岸, 
真我在清醒與夢之間交替著。 
就像一隻鷹,疲倦於漫長的飛行,合起牠的翅膀, 
滑向牠的巢,真我加速前往那 
無夢休眠的領域,沒有欲望、恐懼、與痛苦。 


就像一個與至愛結合的人 
沒覺察到任何外在與內在的東西, 
所以一個與真我結合的人什麼也不知道,什麼也不要, 
已經心滿意足不再悲痛。 

父親消失了,母親消失了,

 諸神以及經文消失了,

世界消失了, 善與惡消失了;

他已經超越了悲痛。

 

吠陀和往世書、奧義書、摩訶婆羅多的作者毗耶娑 

毗耶娑(廣博仙人,Vyāsa 
  為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的作者,還是吠陀和往世書的作者。意譯為廣博仙人,有人認為這個詞的含義是展開廣博即是編訂者之意。毗耶娑是著名的仙人,將最原始的吠陀經編撰出四大部。他也是大史詩《摩訶婆羅多》的作者。 
摩訶婆羅多裡說廣博仙人又名島生黑仙人,因為他出生於一個島上,而且膚色黝黑。傳說他是著名的苦行者破滅仙人與一個生於魚腹的美貌少女貞信的私生子。貞信後來嫁給俱盧國福身王,做了王后,給福身王生了兩個兒子。福身王死後,兩個兒子先後繼位,又相繼死去,無兒無女。為免絕後,貞信太后召來私生子島生黑仙人,讓他根據當時的借種生子法與他的兩個同母異父的弟弟們的遺孀(雙)同房,生子傳宗接代。持國和般度的兒子們後來為爭奪王位發生了一場毀滅性的戰爭——俱盧大戰。島生黑仙人以孫子們的戰爭事蹟為題材,創作了史詩摩訶婆羅多,並讓弟子們將詩篇傳揚於世。

 

《唱贊奧義書》

而苦行,佈施,不害,真實語——皆其供養也。

——(《唱贊奧義書》3:17-4 

……唯生命已舍離也,則(此身)死矣!而生命不死也。

——(《唱贊奧義書》6:11-3 

《泰迪黎奧義書》

說真實語!奉行正法!毋荒自學!奉尊師以禮物,爾毋斷後嗣之緒。毋輕忽善法!毋輕忽健康!毋輕忽自學而教人!——(《泰迪黎奧義書》1:11-1 

毋輕忽敬神明敬父母之責!奉母如神!奉父如神!奉師如神!奉客如神!爾唯敬奉我輩之善行而非他行。爾唯勤作無可疵議之事而非他事。  ——(《泰迪黎奧義書》1:11-2-4 

……其處有公正婆羅門,自克制者,自善巧者,非苛刻者,樂正法者,如彼等於斯所行也,爾如是而行之。——(《泰迪黎奧義書》1:11 

以敬而佈施!以樂而佈施!以慚而佈施!

——(《泰迪黎奧義書》1:11

 

《摩訶那羅衍拿奧義書》

萬物皆安立於真理。

——(《摩訶那羅衍拿奧義書》簡本63 
自製者以自製而灑落罪惡,梵士以自製而登天界,眾生之自製,難可克服者也。

——(《摩訶那羅衍拿奧義書》簡本63 
以安定而自靖矣,人乃臻于幸福,牟尼以安定而得天界,眾生之安定,難可克服者也。

——(《摩訶那羅衍拿奧義書》簡本63 
世間一切眾生,依賜予者而生活,以佈施而怨敵乃除,以佈施而仇讎為友。

——(《摩訶那羅衍拿奧義書》簡本63 
法者,全宇宙所安立也,世間眾生,歸附最有法者,人以法而消除罪惡,萬事萬物,皆安立於法中,故人謂法乃至上者也。

——(《摩訶那羅衍拿奧義書》簡本63 

《捨得奧義書》 

不害,真實語,不盜,不荒淫。身外無長物,無嗔,敬師尊,純潔,知止足,正直端心行。

——(《捨得奧義書》) 
謙卑不自炫,忠實無虛偽,信仰上帝真,不損世間物……當知此諸德,殊皆薩埵性。 
(《捨得奧義書》)——《Kathaka Upanishad 

《羯陀奧義書》 
不以善辯才,不以富思力,不以多學聞,「自我」而可得。——(《羯陀奧義書》2223 
知身如車乘,自我是乘者,知智猶禦夫,意思唯韁索。——(《羯陀奧義書》233 
不害,不盜,貞行,仁慈,平正,容忍,堅定,節食,與清潔,此持戒十。——(商枳略奧義書1

他知曉,真我就是享用感官釀成花蜜的人, 他永遠在心中臨在,他超越恐懼, 他是時間的統治者。 因為這個真我就是至高的我!

——《奧義書》(c. B.C. 800)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3a3bfa0102vhpc.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三點鐘的痞客邦 的頭像
    三點鐘的痞客邦

    三點鐘的部落格

    三點鐘的痞客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