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法是不斷進化-大悲咒觀音42手眼修持 / 恆長法師 慈悲服務社

恆長法師20170925晨間開示
學佛法是不斷進化
大家早安,這是今天的開示

在隋朝時代(約581 ~ 618年),佛教尚未有完整的體系,當時的中國有佛教、道教及各種不同的宗教,各典籍的內容也十分混雜,呈現十分混亂的現象。大約於1000年左右,佛教在印度產生,在這仍然非常混亂的時期,有一位非常殊勝的僧人-智愷大師,大師聰明絕頂,眼見各個宗派對於佛法的講法各不相同、細節分散,所以彙整了許多修行的方法,因為有太多的相關資料來自不同的來源及翻譯,不知道該如何修行才是正確,大師主要彙集有關如何修行的資料,不採用翻譯的書籍,因而日後成為一位大禪師,創立了天臺宗。天臺宗的教義是非常完整的,縱使日後中國的強大禪宗,否認了天臺宗的奉獻,事實上,在當時的天臺宗是一個很好又很完善的教派,直到今時在日本依舊存在天台宗的宗派。

智愷大師的禪定功夫非常深厚,大師撰寫一本有關般若波羅密的書籍,有註解、注釋,這本書教導我們如何打坐,是我的床頭書,記得年約二十多歲時,我非常喜歡閱讀這本書,因為它教我們許多有關打坐的方法、名詞的定義、境界等,更棒的是智愷大師創立了天台教課,內容關於佛陀的一生,不是神話的一生,而是有著許多重要進化的一生。

大師剛成道時,馬上入定二十一天,並到天上說法,大師的法是光明法,是因為大師放光,而非開口說法,叫做華嚴時期,二十一天的華嚴教法時期。後來,大師張開眼睛,走入鹿苑,教誨憍陳如五兄弟,在連續十二年內教誨四妙諦法、八正道法。大師從最高走到最低的境界親近所有人,大師說當時宇宙的實際狀態只是苦而已,修行是讓自己脫離苦,修行的真正動機只是脫離苦。直到今日,我們仍要持守這個動機,否則修行而不想到脫苦,是很危險的。脫離苦的定義是可以改變的,但要記得修行的主要動機是令自己離苦入涅槃,往後我再與大家詳說這個方法。

在十二年談離苦之後,大師發現眾生必須要打開心,於是講方等法。方等法是很重要的,在鹿苑時期,法的內容談到苦,談到生活的實際狀況,它彷彿有點文化的色彩,就是我們有恐懼、害怕生死輪迴,但到了方等時期,在往後的八年內,大師不再談恐懼,反而說看見有很多人受苦,他們非常痛苦,不是只我們受苦而已,我們要感受自己是怎樣受苦,才能夠體會別人是比自己更痛苦,所以會打開心去幫助他人,幫助他人修行,如何令他人減少痛苦。大師打開慈悲心量,故稱之為方等時期。

在鹿苑時期,鹿苑是一個地方,是大師遇見憍陳如五兄弟的地方,之後的時期稱為方等,是因為大師教誨擴展心量。心量開闊後,是一個又開闊又大悲的文化,大師達至極高的文化-般若文化。大師花了二十二年的時間談論般若文化,在二十二年的時光中,大師解釋何為萬事的不二本性、何為真空,並非兩天、三天能說完的事,需花二十二年的時光始道盡。在講完般若和萬事的空性之後,大師說:喔!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有佛性,我們應立刻覺悟佛性,而涅槃亦非遙遠的事。大師在連續七年內講法華涅槃,大師的使命是令眾生開悟,稱為開示悟入,令眾生開悟,開啟覺悟的路,此乃大師的任務,眾生的任務是認知自己的本性,不需到遙遠的地方,佛性即於此處,並非我們擁有或佔有,佛性時時刻刻都存在,是我們未看見而已,如果此時我們能認知,即完成了,所以法華與涅槃是相互並行,之後大師就圓寂了。

到此我們有個好問題,大家思考一下,原來教法是有進化的,進化為何意?是逐層、逐個階段改變,從這件事讓我們了解到,我們也要改變生活方式,要經常自問:現在我們對這件事的看法是否有改變了? 因為有時候,十年前、十年後,甚至二十年前、二十年後,我們未改變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尤其是對某個人的看法,我們或許會想這個人永遠是這麼簡單,是很有可能的,但為什麼我們不改變呢?為何總是以凡夫的觀點,而不是以菩薩的觀點來看待一切呢?看的觀點很重要。修行者的內心生活要不斷提升察看層面,如何察看而不被卡住,從看到任何人都是自己的仇人轉化成任何人都是自己的朋友,直到看見任何人都是我們教育的對象(老子的教育),到最後看見人人都是平等,都給予我們覺悟的機會,我們也令所有人覺悟,就是看法隨著生活中的每個時段而改變。

今日的總結:在佛陀的教法,經過華嚴、鹿苑、方等、般若、法華涅槃等五個時期,我們也要不斷改變觀察層面,不應過於固執,許多時候我們一直持守固執的看法,有時候也是很有趣的,在八、九年前有人曾向我說:師父,我不行出家,因為如果我剃頭看起來很奇怪,我的先生不給我剃度。經過了八、九年,她的論調仍然是一樣的,對頭髮的看法毫無任何改變,常常害怕先生,儘管先生是一位可愛的人,但總讓其他人感覺先生似乎是難以了解、是不好的。

因此,通常都是因為我們不改變自己的見解、看法,我們若不願意改變見解、看法,也就難以了解佛法。何為佛法? 佛法是改變看法的方法,讓我們不斷進化、改善,越學佛,視野越寬闊、越高、越深,歷經學佛十年,我們會與十年前截然不同。如此清楚可見,學佛是不斷改善看法,提升觀察層面、擴展觀察視距,自己不斷進化。
感謝聆聽今天的開示,祝大家有愉快的一天。
(慈悲服務社翻譯小組敬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三點鐘的痞客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