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婆奢那禪修法 / 01183烏雄力-毘尼蘭若U Virabala

01183.我們在「四念住」(內觀)的修習過程當中,觀照目標是指我們經驗到或者指被心覺察到的事物。世間的事物都一直在不停生起消失的變化過程當中,所以我們觀照的時候不會停留在固定不變的目標上,事物都是根據它們自己的特性在生起消失。

我們在「四念住」(內觀)的修習當中,不去控制自己經歷的過程;當事物的現象在發生變化時,我們只是觀照目標而不涉及目標當中的活動。我們的心需要有足夠的注意力,才能觀照到目標的特性,能夠被心覺察到。

無明者謂不知。何所不知? 何所知? (【雜阿含經】- 大正藏257)(【南傳相應部】- S.22.135)

時尊者摩訶拘絺羅語舍利弗言: 「欲有所問,寧有少暇為我說不? 」舍利弗言: 「仁者且問,知者當說。」摩訶拘絺羅問舍利弗言: 「所謂無明,復云何為無明? 誰有此無明? 」

舍利弗答言: 「無明者謂不知,不知者無明。」摩訶拘絺羅問舍利弗言: 「何所不知? 」舍利弗答言: 「謂色不如實知,色集、色滅、色滅道跡不如實知。摩訶拘絺羅! 於此五受陰不如實知,不知、不見,不無間等,愚闇、不明,是名無明。成就此者,名有無明。」又問舍利弗: 「云何無明? 誰有此明? 」

舍利弗言: 「所謂明者是知,知者是明。」又問: 「何所知? 」舍利弗言: 「色如實知,色集、色滅、色滅道跡如實知。受、想、行、識如實知,識集、識滅、識滅道跡如實知。拘絺羅! 於此五受陰如實知,見、明、覺、慧、無間等,是名為明。成就此法者,是名有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三點鐘的痞客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