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觀音42手眼修持-幼年時期母愛的影響 / 恆長法師 慈悲服務社

恆長法師20171023晨間開示
幼年時期母愛的影響

各位師兄師姐早安!這是今天的Dharma Espresso

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是一個出身平凡,但很特別的人。他出生於倫敦的一個上層家庭中,是六個孩子中的老四。父母把他交給保姆照顧,於是他跟父母之間就缺少一般親子之間該有的密切互動,這使得他從小就沒機會體驗到雙親的愛。7歲時他就被送到寄讀學校就讀,導致他在成年後對世界的看法明顯和其他與父母同住、成長的人不同。被保姆帶大,之後去寄讀學校,這情況跟很多越南小孩相似,他們的父母因為無法養育他們,只好把他們送去給奶奶或外婆照顧,甚至把他們放在寺廟裡給出家人養育。

 

當約翰.鮑爾比成年後,他在康橋大學的三一學院攻讀心理學,從此對自己的處世方式與性格越來越加瞭解。他瞭解到自己為何會經常浮躁、為何生活中有各種問題。他深入思考後發現了許多情況,其中的一個理論後來成為其他心理學家持續研究的主幹。他觀察到,在出生後24個月,如果嬰幼兒沒有從他們的母親身上得到身體接觸、愛心、安撫與保護,缺乏這些母愛的連結,會給他們造成永久性創傷,並在這些孩子成年後導致各種各樣的問題。根據他的理論,母親與孩子在生物學上有著相互連結的設計。這個連結對小孩來說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24個月內的嬰幼兒可說是深受母親的影響。後來的研究顯示,父親的溫暖與呵護對他的孩子也是具影響力的連結,但母親的影響較先發生。

 

1944年,約翰.鮑爾比做了一個研究,發現大部分的小扒手(現在大家去歐洲,仍可以看到很多從東歐跑到西歐的小扒手)在他們5歲以前,跟他們的母親在一起生活不超過6個月。44個少年裡面有14個形成一個問題叫做情感冷漠型精神病態”affectionless psychopathy,對竊盜、鬥毆、殺人這些事無法有任何感情表達或感到罪惡感。(書名,四十四個小扒手:他們的性格與家庭生活,“Forty-Four Juvenile Thieves: Their Characters and Home Lives” - Bowlby, 1944)

 

這個研究讓人們開始自我反思,是否在童年階段得到母親足夠的愛與照顧。後來魯道夫.沙弗爾醫生寫到,父親對孩子也有強烈的影響。父親的愛以及陪伴對孩子的早期心理也非常重要。如果一個青少年無法正常地成長,在1819歲就酗酒、染毒癮、抽大麻等等,通常是因為他在出生24個月內沒得到母愛,或者從幼兒時期之後也缺乏父愛所致。

 

對一個孩子來說,如果他在幼年時期缺乏愛和關懷,這對他們的性格是非常不利的。如前所述,這可能導致他產生情感冷漠型精神病態,這是約翰.鮑爾比創造的專有名詞,用來描述無法對別人有感情或感同身受的孩子。他們做惡劣的事,咒罵、詛咒人,看到別人被詛咒或侮辱對他們而言是一種愉快的享受。

 

我們通常不太明白為何有人很喜歡並享受說人的閒言閒語,即使已經年過70歲,還是喜歡揭人隱私,不過他們不認為自己是在背後說人壞話,他們會主張自己的正當性,認為自己只不過在陳述事實,而不是在毀謗他人。這是很大的問題,有可能他們在幼兒時期缺乏父母的愛與照顧。在越南,把嬰幼兒交給保姆或祖母帶是很普遍的現象,這樣的教養狀況有可能在未來造成很大的問題。

 

約翰.鮑爾比也談到日間托育的問題。母親們需要外出工作,幼兒只好送到日托中心或托兒所去,他們沒有瞭解到有真實案例顯示,因為日托的老師無法給予孩子們足夠的愛、照顧與注意,而衝擊到孩子們日後的性格與行為模式。

 

因此,許多複雜的問題可能在我們幼小的時候就已發生。現在我們已經長大,可以找到各種方法來矯正這些狀況。這是人類很重要的進化,用我們的理性、思考以及知識,我們可以回溯過往來自我矯正、進行改變。對一個成年人來說,我們不要等到我們的小孩發生問題,而是要主動去安撫,在他們還是青少年時,試著和他們交流,重新與他們建立幼兒時期所錯過的連結。我們的孩子過去不曾體驗到的一些親子關係,例如當他們犯了一點小錯,做為大人要如何反應與對待?假設我們打他們手心,加以責罵、詛咒,這麼做會在他們心裡留下創傷,爾後他們也會以一樣的方式對待其他人。如果他們經常被這麼錯誤管教,在他們成年後遇到事情便容易有沮喪、生氣、暴躁的反應。他們在幼兒時期的遭遇深深地影響到成年時期,造成個性上的盲點。

 

以佛教的教育來說,既然我們無法知道過去發生了什麼事,那麼我們就以原諒、開闊、包容來面對這些問題,現在我們先練習原諒周遭的人與事,要時常保持開闊的胸襟,因為我們可能早就成為痛苦環境的受害者,甚至我們可能從未質疑過自己有時候不經意的錯誤言詞已經給我們的孩子、孫子或其他小孩帶來很大的傷害與痛苦。

 

昨天我講課時,在場有許多我稱他們為小天使的小朋友,他們為聽眾服務,提供水跟點心。當我看到被服務的人的反應時感到很溫暖,許多人很親切地微笑說謝謝,有的人雙手合十表示感恩。當這些4-8歲的小朋友們得到大人如此溫暖的接受時,他們會感到一種內在力量,這有助於他們長大成人後具備更積極的生活態度,也能更容易與社區融合。

我以這個關於童年時期的談論來作為這週的開始,以後我們還會再談。感謝各位師兄師姐的收聽,願你們的心都能保持開闊與寬容。今天,讓我們開始向周圍的人表達出慈愛與開闊。

祝大家有個快樂與覺醒的一天。
(
慈悲服務社翻譯小組敬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三點鐘的痞客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