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本心?本心即不是尋,也不是伺,那是什麼呢?


.
請問什麼是“看”?假如你看到了茶杯,那茶杯是不是“看”?傻子都知道,那茶杯不是看,是看到的東西。這裏的“看”意指看之本身。“看”就像鏡子,無論鏡子中映顯出什麼景物,這景物都不是“看”。雖然鏡子能照見萬物,但鏡子不是萬物。
.
  
什麼是本心?本心即是“看”之本身。請問你能看到自己的眼睛嗎?答案是:肯定不能。如果你能看到一個東西是眼睛的話,這個東西肯定不是眼睛之本身,而這就象“鏡子永遠照不到自己一樣。
.

鏡子本身是呈現不出任何景物的,它只是映顯出了萬物而已。同時,如果沒有萬物,鏡子也不會被體現出來。而進一步比喻,如果沒有“看”,一切萬物等同於不存在。而沒有萬物也體現不出個“看”。鏡子有能映照萬物之“照”性;人的眼睛有能看到萬物之“看”性;人的“心”有能覺知到妄想、感覺之“覺”性。當回到能之性之中,是無所謂看,也無所謂不看;是無所謂“照”,也無所謂不照;是無所謂覺,也無所謂不覺;而最終那個能“覺”之性,即是“如來本心”。
.

這裏有一個本質的、關鍵的地方:我們邏輯性的理解是,假如沒有鏡子,對於鏡子來說,萬物等同於不存在,而實際宇宙萬物是存在的,只不過沒有人拿一面鏡子去照顯萬物罷了
.

而當把鏡子換喻成“本心”時,情況就要發生本質性的改變了。即假如沒有“本心”覺知到萬物,萬物不是“等同於”不存在,而是真的不存在。萬物之所以會存在,是因為有了“本心”的覺知。而“本心”之所以會有覺知,是因為有了萬物。這就是心經中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真正意義。這一非邏輯的理論,你必須認為正確,因為這就是物理學證明出的“道”。這就是終極實相。那麼,在“無尋無伺”境界中,“本心”哪里去了?
.

簡單地說,在從凡夫到成佛整個修習禪定的過程中,只要你能感知到一個“知”的內容存在,比如一開始的“清清楚楚”、或尋或伺、或覺或觀、或無尋無伺,都不是“知”本身,都不是“究竟”。只有捨棄任何的尋、伺、無尋無伺,剩下那個舍不掉的東西,就是“本心”了。
.

文.科學禪定
圖.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三點鐘的痞客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