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知訓練(七)】 / 湛然

二、知而勿隨

覺知心念的方法是:觀自心念,而不加評判。“不加評判”這一點非常重要,否則會妄上生妄。其要點是:知而勿隨。《發菩提心論》雲:“妄心若起(妄念若起),知而勿隨;妄若息時(妄念若息),心源空寂,萬德斯具,妙用無窮。”
.

〔知而勿隨〕不加評判地看著念頭,於念無念。〔心源〕心為萬法之源,故曰心源。〔萬德斯具〕萬德乃具。斯:乃。例句:有備斯可以無患。
 .

當你覺知心念,觀察思想時,你就體驗到主人公的存在,是主人公在覺知心念,觀察思想。這個主人公才是你,而思想並不是你。念頭生起,你跟著它跑,它就控制了你,甚至還以為它就是你。如果念頭生起,你不跟著跑,而是知而勿隨,你就做主了。這就是自在——自主地存在。無始劫來,眾生迷惑顛倒,就是跟著念頭跑,起惑造業而生死輪迴不斷。現在要了生死出輪迴,當務之急就是脫離頭腦的操控,做一個自在者。
.

觀心的要點是:看當下一念。妄念起時,仔細一看,它就消失了;一會兒又起,又仔細一看,它又消失了;妄念若不起,就只看著。這樣繼續,久久純熟,看到一念不生,即與般若相應。此時是觀而無念,無念而觀。《起信論》雲:“若有能觀無念者,即為向佛智故。”無念狀態甚佳,而且深廣無盡,但不要去追求、執著。有念時,知而勿隨;無念時,仍然保持覺知——寂而照,照而寂。所謂“有念觀念,無念觀空”,向一念起處看去,念頭若起,就要立即看見。觀心功夫不斷深入地做下去,伏煩惱,除習氣,離憂苦,得一心不亂,這是自然而然的事。達摩祖師云:“唯觀心一法,總攝諸法,最為省要。”(《破相論》)
.

如果看當下一念功夫成熟了,觀心時,迴光返照:看下一念是什麼(下念云何)?或者:有無念起?也是非常有效的息妄方法。
 .

要經常觀察(覺知)心念,這是非常有益而且有趣的。一般說來,這有三種情形:一、觀察是專注而連貫的,這時就只有正念(覺知之念)而無妄念。二、觀察,卻不連貫,因而正念和妄念交替而行。這時,要仔細地觀察前念和後念之間的邏輯關係,這不僅有趣,還能夠更好地了解這個所謂的“自己”,並且有助於過渡到第一種情形。三、失掉觀察,完全陷入妄想,只有妄念而無正念。第一種情形,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第二種情形,一定要在監控下進行;第三種情形,是要完全杜絕的。
.

覺知心念是息妄、去執、破惑的利器,古人喻之為照妖鏡。同樣地,這一功夫除了座上練,座下也要多練,行住坐臥都要練,睜眼練,閉眼練,見縫插針地練,練!練!練!養成隨時隨地觀心的習慣,進而習慣成自然。
.

問:觀心時看不見念頭,怎麼辦?

答:開始時,會有這樣的情形,不用著急,只要知道在專注地觀心就好。若是注意力失掉了,就要立即收回來,旋失旋收。務必培養起專注、連貫、持久觀心的能力和習慣。進一步,就要做到:妄念若起,知而勿隨。
.

問:觀心時頭容易暈,怎麼辦?

答:對此,南懷瑾先生說道:“純正的般若觀心法門,觀自我心意識的生生滅滅,本無所謂在何處起觀的問題,婆婆媽媽,多此一舉!心並不在內外中間。然而一般行者做此觀法,很容易將注意力集中頭部,引起高血壓等病症,所以才又提供大家輕輕在心頭作觀的方便;又怕你們不懂心頭部分,特別說明在心窩子這裡,兩個乳頭中間,肋骨銜接凹下之處。就在這裡自然起觀。”(《定慧初修》)
.

問:有時妄想盤旋不去,怎麼辦?

答:你就靜下心來,細細地觀察那個思考者,不加任何評判地觀察它,看它要想什麼。當你這樣觀察時,妄想的力量就急劇地減弱了,終會停息。一會兒再起,你又如是觀察,直到停息。這就是“觀念念即住(停息)”,是止息妄想的好方法。當你收心功夫和觀妄功夫入手了,一些有創意的方法會自動浮現,你就採用“實施,總結,改進(擬訂新方案);再實施,再總結,再改進(擬訂新方案)”不斷深入的循環。久而久之,你會形成自己的一整套全天候方法。
.

要經常好奇而且饒有興趣地仔細觀察那個思考者在想什麼,做到知而不隨。這樣做,既在息妄,又在培養覺知力,一舉兩得。在覺知念佛的整個修學過程中,專注、連貫、持久的覺知力極其重要,覺知力強大了,甚麼都好辦。所以要盡量地抓緊一切時間和機會來增強覺知力,這是最基本、最有效的辦法。
.

問:是誰在觀察那個思考者?

答:是主人公在觀察。迷昧時,是思考者在做主;覺醒時,是主人公在做主。解脫之道的核心就是要主人公做主。
.

文.湛然
圖.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三點鐘的痞客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