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知訓練(完)】 / 湛然
三、不離當念
不離當念,就是行住坐臥,不離覺知當下一念,做到念起即覺(妄念一起,就立刻看見)。妄念若起,立即呵斥一聲(例如:錯!),將其斬斷,勿令相續;妄念不起,就這樣看著。也可以,妄念若起,即凜然一覺,覺之即無。還可以,妄念若起,就看它要想什麼,妄念自息。總而言之,斬斷妄想的具體方法甚多,各人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採用。但是,務必做到念起即覺,覺之即無。直至一念不生。
.
不離當念,就是隨時隨地覺知當念。覺知當念,入無念境,即是離相;這是在起心動念處,做離相工夫。內不隨念轉,外不為境牽,浩浩境風中,自己作得了主。
.
〔離相〕就是不著相——知相是幻,不為相迷,不為相轉。《金剛經》雲:“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不離當念的功夫極其重要,這是參禪、念佛的基本功。如果妄念生起都看不見,被妄念籠罩,云何參禪?云何念佛得一心不亂?所以,這一功夫,座上要練,座下也要練,行住坐臥練,二六時中都在練,練得紮紮實實的。
.
這一階段的修學,實際上是上一節中“知而勿隨”的繼續和深化。要由“知而勿隨”,進一步做到“念起即覺,覺之即無”,直至一念不生,動靜打成一片。
.
到了這一階段,若是覺知專注、連貫,則妄念不生;稍有閃失,妄念即起。所以要始終保持覺知,在“念起即覺”上做功夫,妄念一起,立即覺知,不令相續。要隨時檢查是否陷入頭腦世界(打妄想),如果是,就說明失去了覺知,要立刻提起來。覺知一提,如太陽當空,魍魎潛消,妄念無踪無影,習氣的堅冰也在融化。到了這個地步,就要把注意力放在不失覺知上。久久純熟,入一念不生之境。以此基礎來念佛,必能一心不亂,並且進而可修念佛三昧。
.
不離當念的功夫要分兩個方面來做,一是加強自身的覺知力,一是削弱塵境對自己的牽纏力。削弱塵境牽纏力的功夫,是在日常起心動念處,通過看破、放下來做。《圓覺經》雲:“知幻即離,不假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維摩詰所說經》雲:“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能夠明鑑萬法,而心不為這些幻象所動。)關於這方面的內容,在“如說修行網上佛學院” 淨修院的“般若破妄”階段的教材(《金剛經精解》、《心經精解》、《六祖壇經精解》和《佛藏經選注》)中,都有詳細的論述。要經常觀察是什麼把你牽離當下而陷入妄想?一定要把牽離當下的事件和原因找出來,對症下藥,重者先治。特別是在關鍵時刻,要能夠忍,然後能夠化。
.
〔第一義〕至高無上的義理,即諸法實相。佛言:“一切諸法皆是虛假,隨其滅處,是名為實,是名實相,是名法界,名畢竟智,名第一義諦,名第一義空。”(《大般涅槃經 · 卷第四十 · 憍陳如品》)
.
念佛人看待和處理塵事的原則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排除一切干擾,達到一心不亂。關於這方面的道理,在本書的最後兩章(“厭離娑婆”、“臨終正念”)以及“如說修行”的“極樂為歸”階段的教材(《阿彌陀經要解注》、《念佛論》、《禪淨要旨》和《念佛三昧摸象記精解》)中,都有詳細的論述。蓮池大師云:“七十古稀,百年能幾(七十古來稀,百歲能幾人)?今此暮景,正宜開放懷抱,看破世間宛如一場戲劇,何有真實?但以一聲阿彌陀佛,消遣光陰,但以西方極樂世界為我家舍。我今念佛,日後當生西方,何幸如之!發大歡喜,莫生煩惱。倘遇不如意事,即便撥轉心頭,這一聲佛,急急提念,卻迴光返照,我是阿彌陀佛世界中人,奈何與世人一般見識!回嗔作喜,一心念佛,此是智慧中人大安樂、大解脫法門也。”(《雲棲法彙》)
.
總的來說,當塵境牽纏時,就是對信願是否真切的考驗,每一次考驗,都是生與死的搏鬥,要做到理明事透(事上要透得過),以極大的毅力和忍力從牽纏中解脫出來。通得過一次考驗,就向極樂世界邁進了一程。
.
不離當念也是明心見性的基礎。覺知當念不斷,保持無念(一念不生),動靜打成一片,然後在無念中看取本來面目。憨山大師云:“大慧老人尋常慣用的鉗錘,其意只是要你將話頭堵截意根下妄想流注不行,就在不行處,看取本來面目。”(《夢遊集 · 示參禪切要》)
.
憨山大師又云:“即今現在無明夢中,如何能得消舊業?須是以智慧光照破無明,的信自心本來清淨,不被妄想顛倒所使,則諸業無因,以(因為)妄想乃諸業之因也。此何以故?由無始來迷自本心,生生世世以妄想心造種種業。業習內積八識(阿賴耶識)田中,以無明水而灌溉之,令此惡種發現(生髮出)業芽,是為罪根,一切惡業從此而生。今欲舊業消除,先要發起大智慧光,照破無明,不許妄想萌芽,潛滋暗長。若能於妄想起處一念斬斷,則舊積業根當下消除。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覺照稍遲,則被他轉矣。若能於日用起心動念處,念念覺察,念念消滅,此所謂'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以無明黑暗,唯智慧能破,是謂智慧能消除也。若(你)晝夜不捨,勤勤觀察,不可放行,但就妄想生處,窮究了無生起之相。看來看去,畢竟不可得。久久純熟,則自心清淨無物,無物之心是為實相。若常觀此心,又何妄想可容、積業可寄耶?……要以覺照為行本也。……非智慧光,又何以破痴暗耶?但須覺照不昧,智光現前,便是了業障、出生死之時節也。”(《夢遊集 · 示董智光》)
.
憨山大師又云:“所言修者,只是隨順自心,淨除妄想習氣影子(妄想和習氣都是虛幻不實的,所以稱之為影子)。於此用力,故謂之修。若一念妄想頓歇,徹見自心本來圓滿光明廣大,清淨本然,了無一物,名之曰悟。……如今做工夫,先要剷(同“鏟”)去知解,的的只在一念上做。諦信自心,本來幹乾淨淨,寸絲不掛,圓圓明明,充滿法界。本無身心世界,亦無妄想情慮。即此一念,本自無生。現前種種境界,都是幻妄不實,唯是真心中所現影子。如此勘破,就於妄念起滅處,一覷覷定。看他:起向何處起,滅向何處滅?如此著力一拶,任他何等妄念,一拶粉碎,當下冰消瓦解。切不可隨他流轉,亦不可相續,永嘉謂要斷相續心者,此也。蓋虛妄浮心,本無根緒,切不可當作實事,橫在胸中。起時便咄( 呵叱),一咄便消。切不可遏捺(切不可去壓制念頭),則隨他使作(否則會跟著它轉),如水上葫蘆(這個按下去,那個又浮上來)。只要把身心世界撇向一邊,單單的的提此一念。如橫空寶劍,任他是佛是魔,一齊斬絕,如斬亂絲。赤力力挨拶將去,所謂直心正念真如。正念者,無念也。能觀無念,可謂向佛智矣。”《夢遊集 · 答鄭昆岩中丞》
.
文.湛然
圖.網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