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觀現前空空洞洞這個空靈境相 / 觀證1103

三際托空是佛學禪學的名稱,那是把心分作三段處理,前一個念頭讓它過去,後面的念頭未來,中間的這個念頭當下就空靈了,這個叫『三際托空』,並不是佛法的究竟,而是最初步的空念頭的練習,所以不要看到三際托空,就以為它的境界很高,境界很高是要到達很高層次的時候,剛開始只是起步而已。
.

三際托空,也就是說你在靜坐的時候,這個妄念過去了,下個妄念還沒有生起來,中間這一段則沒有妄念,這時要觀現前空空洞洞這個空靈境相,也就是說在靜坐時放棄所有的所緣,將意念住在空靈境相上,或許剛開始會有些困難但慢慢的練習,慢慢的將此空相保持越來越久越好。
.

再說更明白一點就是把頭腦放空,暫時不要『想』而已,想是所知障,思是煩惱障,思就是分別,想就是執著,想、思就是六道輪迴的主因,不思不想就是在消此兩個業障,功力深時即可超越輪迴,何樂而不為,三際托空有修過,或有靜坐經驗的行者,比較能契入,若是初發心者,還是要按部就班的從基本修起。
.

實際上,中間這個念頭的空靈還是意識境界的空靈,這裏頭還要起慧觀,就是智慧的觀察,觀一切有為法,都是緣起有自性空,無有一法可得,如金剛經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為什麼要觀現前空空洞洞這個空靈境相,為的是要在生活的境界上,保持不起心不動念,如果你靜坐可以進入空靈境界,在生活當中,也應該可以保持這樣,試著做做看,下面再用另外一種禪修的方式來練習,幫助你更快進入生活禪法。
.

初學者可以從靜坐開始,或者在平常中練習,觀照所有的境緣開始,就是靜心的觀照所有物品、風景、樹木等,有靜坐經驗的亦可以試看看。
.

首先要把心情放到最輕鬆,坐著或站著都可以,再取一個東西做為練習觀照的對象,任何一個東西都好,外面的景物亦可,觀照的東西不必太大,如一個罐子、鉛筆、球等都可以,雙眼放輕鬆注視著它,把它看的很清楚,但不要對它起心動念,只要專注的看著它,你就可以止息你的妄念,只要一有時間、一有空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慢慢的你的定力就加深了,妄念也會跟著被伏住了、減少了。
.

也可以練習用聽的,如聽時鐘的聲音,滴答、滴答、滴答,只管聽聲音、專注的聽,山河大地任何的聲音都可以拿來練習,也就是說看就看、聽就聽,可以看的很清楚,聽的很仔細,但是不要對它起心動念,讓自己的妄念止息,也就是說讓自己的頭腦放在空靈上,不要想,沒有任何念頭,不論幾秒都好,如能做到一秒再練習就能做到兩秒,如此練習慢慢把時間拉長,再換所緣觀照的東西,如此反覆練習就能面對一切境緣,看的很清楚,但是對它不會起心動念,再配合靜坐效果非常迅速,好、現在試看看 。
.

這種禪修的練習沒有時間上的限制,是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禪修,甚至在睡覺時也可以觀睡覺,可以說分分秒秒都在禪定之中,所以只要有心、有毅力,進步非常迅速,可以說每月均可以感覺到自己的進境。
.

剛開始一天當中讓心安住的次數要多,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但安住的時間要短,否則你會覺得很無聊,或對自己的進展感到很失望,到最後乾脆就放棄了,這是最容易失敗的地方,在這裡要特別、特別的注意,一個很關鍵的地方。
.

最後你終於進入情況了,對於生活中的境緣,也可以稍微的不起心不動念了,緊接著你會感到很無聊、無所適從,原因是你平常習慣,天馬行空胡思亂想,現在稍微寧靜了,所以很不習慣,一定要咬緊牙關撐過去,否則將前功盡棄。
.

圖.文/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三點鐘的痞客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