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最忌缺德少定,自己卻還心為境轉/聖濤

 0314修行最忌缺德少定,自己卻還心為境轉 - 1703觀證

 

小和尚的心事醞釀了好多天,早想找老和尚說道了。這不,老和尚一直被師兄們團團圍住,問這問那的沒個頭,可把小和尚憋壞了。
.

終於,大家做完功課,過了齋,各自散去。老和尚呢,正要和往常一樣回丈室打打坐!小和尚瞅准機會,迫不及待地走到老和尚跟前。
.

「師父啊,我有件事想請求您!」小和尚怯生生地說道。
.

「嗯,你說吧。」老和尚微微笑著。
.

「師父啊,弟子想了很久,想閉關修行一段時間。」小和尚一邊說著,一邊不太確定地看著老和尚。
.

老和尚捋著花白的鬍鬚,樂呵呵地笑了:「閉關是好事啊,怎麼還想了很久呢?但你得先說說為什麼要閉關,想怎麼個閉法?」
.

小和尚一聽老和尚說閉關好,更堅定了自己的決心,便一五一十地說起自己要閉關的緣由:「師父啊!弟子雖然出家時間不長,但聞思也有近兩年了。

.
自覺是時候找個僻靜的地方,好好鞏固一下。還有,睡覺時,同住的妙然師兄打呼嚕的聲音實在太大了,聒噪得我打坐都坐不下去;跟我一起當值的妙空師兄,做事太慢了,每次都落在後面拖後腿,有一次我們沒有按時完成任務,害得我也跟著挨了執勤師兄批評……
.

所以,閉了關,才能更專心地修行。」小和尚一連串說了好幾位師兄的不是,好像只有自己一個修行人,白白受了委屈。
.

老和尚慈愛地看著小和尚,問道:「徒兒啊,你自認聞思兩年,覺得滿足了閉關的『條件』。《六祖壇經》你讀過,我問你,六祖慧能開悟前,因為不識字,又來自不受王化的蠻夷之地,被別人譏為獦獠,以至於他託人代寫自己的偈子時,寫偈子的別駕張日用怎麼說他?」
.

小和尚答:「他說『獦獠,汝亦作偈,其事希有。』」
.

「嗯,」老和尚微微點頭,「那首偈子怎麼說,五祖又怎麼看呢?」
.

那首偈子小和尚早就背得爛熟於心了,便胸有成竹地誦與老和尚聽:「師父,慧能祖師開悟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五祖知道慧能祖師已經見性,但沒有當眾說穿。」

.
「之後呢?」老和尚看著小和尚,循循誘導,「慧能是不是應該對五祖說『師父啊,我聞思已經差不多了吧,但總有人嘲笑我是個不識字的獦獠,我不想跟他們在一起,我還是去閉關吧』?」
.

小和尚怔住了。他想起《六祖壇經》中描述的情景,六祖說出那首垂範千古的偈頌後,仍腰石舂米,為法忘軀。直到得了衣缽,辭師南下,幾經兇險。
.

之後隱於獵人之間數年,守心保任,隨圓就方,直待時機成熟,上堂說法,接引僧俗……
.

小和尚看著自己身披出家衣,想著經典中字字珠璣的開示,而自己在修行上卻還未意識到資糧的寶貴,妄爭人我是非。他想起妙然師兄在他生病時冒雨為他打齋飯;妙空師兄雖然做事慢,但總是很積極認真,提前行動。
.

修行最忌缺德少定,自己卻還心為境轉。「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雖然自己不是大根器大智慧之人,但也通過讀誦經典和老和尚的開示,見識過祖師大德們超於常人的修持。
.

自己出家前還一心嚮往清凈無染的僧眾生活,怎麼出家近兩年了卻打起逃避的妄想了呢?

.
老和尚見他如此,便摸著他的光頭,繼續慈悲地開導:「你認為閉關就是找個清凈的地方,逃避看不過去的人和事,那閉過關的祖師大德可被你冤枉壞了。
.

閉關是為了能精進辦道、斷疑去惑而悟得心開、明心見性、了脫生死。但卻絕非以躲避煩惱、貪求清凈為目的。你當知:休言清凈便是道,話綠總是在說紅。
.

若心迷亂,妄求清凈,無有是處。修行本為了脫生死,具體的手段要看各人的因緣和發心。萬不可意氣用事,貽誤寶貴時光。但依師所教法門,精進用功,因緣成熟時,為師自會告訴你下一步怎麼做。」
.

小和尚臉一下子紅到耳根。想想自己剛才說的話,哪裡是請法閉關啊?簡直是向老和尚妄發牢騷,真是辜負了師父。
.

老和尚呢,仍慈悲地看著一言不發的小和尚,又像往常一樣樂呵呵地笑著。小和尚恭敬、歡喜地頂禮拜辭老和尚:「師父,弟子慚愧,弟子明白了,六祖無心,不被境轉,我若轉念,處處閉關,弟子不會再妄想分別,失掉眼前了。」
.

回到寮房,妙然師兄的呼嚕聲依然不減平日,但今天卻為何格外悅耳動聽了呢?

.
小和尚笑了笑。室外,圓月高掛枝頭,夜靜悄悄的,天地間仿佛一時變成了一個偌大的關房。
.

正是:

妄說閉關非閉關,

識心難免被塵轉。

但能處處當下覺,

僧家何時不清閒?
.

文/聖濤
圖/性輪法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三點鐘的痞客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