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太過執著/ 趙伯異

  有大和尚與小和尚二人結伴下山,到集市上購買寺院一周必需的糧食。去集市的路有兩條:一條是遠路,需繞過一座大山,蹚過一條小溪,來回近一天的路程;一條是近路,只需沿山路下得山來,再過一條大河即可,不過河上只有一座年久失修的獨木橋,未知哪天會橋斷人翻。
.

  大和尚和小和尚自然走的是近路,畢竟遠路太遠,一天一來回,費時費力。他們輕鬆下得山來,正准備過橋,突然細心的大和尚發現獨木橋的前端有一絲斷裂的痕跡。他趕緊拉住抬頭一路走的小和尚:“慢點,這橋恐怕沒法過了,今天我們得回頭繞遠路了。”小和尚經大和尚的提醒,也看到了橋的斷痕,但他認為:“回頭?我們都走到這兒了,還能回頭么?過了橋可就是鎮上了,回頭繞遠路那還得有多遠啊?我們還是繼續趕路吧,橋或許還能撐得住。”
.

  大和尚知道小和尚性格倔強,見他執意要過橋,便不再言語,只是搶道走到了小和尚的前面,並隨手撿了塊石頭在手中。只聽到“砰”的一聲,腐朽老化的獨木橋應聲而落,碎入三四丈下湍急的河流中。偌大的獨木橋竟經不起大和尚手中小石塊的輕輕一敲!小和尚驚得半天說不出話來,繼而慶幸自己還沒來得及踏上危橋,又暗自為自己的魯莽倔強和固執感到羞愧。
.

  在回頭的路上,小和尚感激而又疑惑地對大和尚說:“師兄,剛才幸虧你的投石問路,要不然,我可要葬身魚腹了。你說,我當時咋就那么懵呢?滿腦子想到的都是回頭太難,過了橋便是鎮上了,絕不能回頭了。壓根兒就沒想過橋萬一真垮了摔下河怎么辦。”大和尚不無深意地說:“只要懂得放棄,其實回頭並不難。”
.

  只要懂得放棄,其實回頭不難。人生的很多時候又何嘗不是如此的呢?該放棄時不放棄,繼續下去可能遭遇更可怕的後果;該放下時不放下,身心的負擔都只會越來越沉重。
.

  何必太在乎得

  會遊泳的人都懂得這樣一個常識:一旦溺水了,最好的自救方法不是拼命掙紮,也不是大聲呼救,而是盡量心無雜念,全身放松。只要放輕鬆,就能浮上來!從某種角度上說,人們並不是死於溺水,而是死於過於旺盛的求生欲望,越是在困境中,焦躁而強烈的欲望就越會成為你的負擔,它會拉著你一步步地向深水走去。
.

  生活就是這樣,如果太希望贏,就會輸得很慘;太在乎得,往往會失去很多;太期盼財富,離貧窮就越來越近;太想求生,反而越容易被死神召喚。
.

  金錢、榮譽、地位、權利,以及健康的身體、成功的事業、幸福的家庭,哪一樣不是人們夢寐以求的?成功對我們太具有誘惑力了,可是如果我們過於重視成功,心就會很累,靈魂就會變得沉重,整個生命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向下墜落。如何解救自己呢?放輕松!如何放輕鬆?放下!
.

  人懂適度自從容

  把對的推向極端,它就成了錯的;把甜橙的汁水榨幹,它就成了苦的。即使是賞心樂事,也決不要走極端。思想敏銳得過了頭,就是遲鈍;牛奶擠得太多,最後擠出的是血,而不是奶。從這個角度來看,適度是頭等大事。
.

  在泰山腳下有一塊“三笑石”。傳說從前有三位百歲老翁,經常在這塊石頭前鍛煉身體,言古論今,個個神采奕奕,滿面春風。有一天,他們各自介紹了自己的養生長壽秘訣。
.

  甲說:“飯前一盅酒。”

  乙說:“飯後百步走。”

  丙說:“老婆長得醜。”

  三人哈哈大笑,“三笑石”從此得名。
.

  三位老翁的養生長壽秘訣十分簡單,卻頗耐人尋味。其實他們講的是一種恰到好處的協調和適中。
.

  “飯前一盅酒”講的是適量飲酒可以延年益壽;“天天多行走,能活九十九”,說明適量的步行可以長壽;“老婆長得醜”其語詼諧,意思是說,妻子長得醜,就不會貪色過度。
.

  恰到好處的適度,是身心健康的前提。其實,需要恰到好處的適度的,又何止是身心健康呢?而當你在一生中的方方面面,都能恰到好處的適度時,你就能從容地生活,享受到更多的幸福。
.

文/趙伯異
圖/citisocia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三點鐘的痞客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