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步原來是向前-無德禪師 / 溫觀證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身心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無德禪師
.

農夫種稻插秧時,彎腰低頭,倒退著身子,一步一步把秧苗插滿水田。這首詩,借著農夫倒退插秧,告訴我們謙退的人生哲理。人世的真知灼見,必須回到大自然的法則里,人與人的相親相和,要把自我拋卻。所以一個人一「低頭」時,謙虛了,自我消失了,心中的「我」越少,心中的「天」越大。
.

這一首禪詩我們太熟悉了,對於一般的人,沒有種過田插過秧,不能了解「退步插秧」的道理,每個人走路都是向前的,哪有後退走路的呢?但是種過田、插過秧或看過農人種田插秧的人都知道,插秧的時候,是彎著腰,一步步後退地插下每一株綠油油的秧苗。
.

對於插秧的農夫,「退步原來是向前」一點也不奇怪,完全是真實狀況的寫照。
.

這一首無德禪師的作品,據傳說,是他看了一位畫師的草稿,所得到的靈感。
.

這位畫師正要完成一幅「龍爭虎鬥」的佛寺壁畫,作為修行人去除妄念、降龍伏虎的依據。無德禪師看了以後,他覺得龍虎雖有形狀,但氣勢不足,一般畫龍下撲之時,龍頭必然高高抬起,身體蜷曲;畫虎的時候,虎要向上飛躍,勢必將身軀下伏,後臂抬起,如此才能蓄勢待發。
.

一幅降龍伏虎的壁畫如此,在無德禪師的看法里,參禪更是如此。
.

於是無德禪師一句詩語,把參禪悟道拉回到平常的農事中去了解。這首禪詩不僅啟示了禪門修行的要領,更給辛勤躬耕的農夫的一生「德不孤,必有鄰」的讚許與肯定。
.

也有人說,這一首禪詩是彌勒佛化身的「布袋和尚」所寫。布袋和尚一生傳奇,他有一首詩偈:「吾有一軀佛,世人皆不識。不塑亦不裝,不雕亦不刻。無一塊泥土,無一點彩色。工畫畫不成,賊偷偷不得。體相本自然,清凈常皎潔。雖然是一軀,分成千百條。」
.

布袋和尚指出人人自有佛性種子,每一個種子在八識心田上,有如生活的每一件事,只要認真用心去做,便像農夫插秧一樣,禪學的修行,不就是「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嗎?
.

人世的真知灼見,必須回到大自然的法則里,人與人的相親相和,要把自我拋卻。所以一個人一「低頭」時,謙虛了,自我消失了,心中的「我」越少,心中的「天」越大。農夫的「低頭便見水中天」是極自然的事,禪師的「低頭便見水中天」是悟了禪機,八識心田的佛種子立即發芽,開出新綠。
.

新生的佛子,是「六根清凈」的,「身心清凈方為道」原是這麼美好的事。
.

一般人,如果「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凈,人生感官對外在的接觸,立即落入無知貪愛,被「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面對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所蒙蔽。六根六塵在進入心意識中,成為「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在心靈世界,因為內心意識的發動,像夢境一般,有了顛倒夢想,其中妄念最大的是「自我」,因為自我起了貪慾貪求的心,從此人生陷入生死輪迴的人間苦海。
.

這一首禪詩告訴我們,參禪要從身心開始,要從六根開始,要從自己內心的「意識」開始,要在八識心田中,要落實在生活里。
.

當一次又一次身心感官意識交會的時候,好好觀照自己的心田,看見自己的起心動念,洞徹自己身體的習氣與慾望,然後向著相反的方向,逐步對治自己,日子久了,把染污的身心洗凈,發現自己的法身,看見自己的佛性,人世自度自戒,「退步原來是向前」,當身心清靜了,有了生命自在的美好時光,終能體會禪詩最後的果實:一片金黃色的稻穗低下了頭,迎風搖曳。
.

這首詩是農夫的詩,從農夫「低頭」開始,直到享受香噴噴的米粒香,「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都讓人回味稻子成熟的滋味。
.

這也是一首禪宗修行的詩,是無德禪師也好,是布袋和尚也好,他們都有一個「退步」的智慧,「低頭」的禪機,修行人一定要知道。
.

圖.文/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三點鐘的痞客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