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伏魔大帝終南山進士鍾馗爺

 

人們談鬼信鬼,但也怕鬼。鬼能使人聞之喪膽,見之魂飛魄散。在台灣民間信仰中,有一位非常出名的捉鬼、吃鬼專家,就是鬼魂聞聲畏懼的伏魔大帝鍾馗爺。 
鍾馗的造型為古代武官打扮,豹頭環眼、鐵面虯髯,也有雕刻花臉、身穿大紅官服、足蹬皂靴、手持利劍的,有時腳下踩著一個小鬼,作刺殺狀,也有塑造小鬼替鍾馗爺拿傘的。鍾馗爺因專門捉鬼吃鬼,所以台灣民間極為崇奉,電影、戲曲、小說都有非常精彩的描寫,除以捉鬼出名外,〈鍾馗嫁妹〉的故事也廣為流傳。到底鍾馗為何會變成捉鬼的大神,此事何時開始流傳,關於他的生平事蹟 ,哪些記載正確? 
唐明皇夜夢鍾馗 
宋代沈括《補筆談》第三卷引吳道子鍾馗畫,以及高承的〈事物紀原〉中說:唐開皇年間,唐明皇從驪山校場回來,忽然得到惡性瘧疾,宮中御醫以及巫師用盡方法來醫治他,都沒有起色。 
有一天夜裡,唐明皇夢見一個小鬼,身穿紅衫,一腳著靴、一腳赤足,腰間掛著一腳靴,偷偷進入宮中,盜走楊貴妃的紫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笛。唐明皇大怒,厲聲責罵,此小鬼自稱是「虛耗」,並沒理會他。此時出現一大鬼,頭頂破帽、身穿藍袍、束著角帶,捉住小鬼後,用手指挖其目,將小鬼吞入肚中。唐明皇詢問大鬼是誰,此大鬼奏道:「臣終南進士鍾馗也。因應舉不捷,觸殿階而死,奉旨賜綠袍而葬,誓除天下虛耗妖孽。」 
唐明皇大夢醒來,惡病無藥而癒,因此傳召當時的大畫家吳道子進宮,將夢中情景告訴他,吳道子依唐明皇指示,畫出流傳後世的鍾馗捉鬼圖。唐明皇並御筆批道:「靈祇應夢,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實須稱獎。因圖異狀,頒顯有司,歲暮驅除,可直遍識。以袪邪魅,兼靜妖氛,仍告天下,悉令知委。」因唐明皇在夢中看見鍾馗食鬼,所以後世才有鍾馗爺的傳說。 
第二個記載是《歷代神仙通鑑》第十四卷,所敘與唐明皇的故事雷同,只是最後說,畫家吳道子畫鍾馗像,懸掛在後宰門,人們模仿此舉,用以祛邪治鬼。 
第三種傳說出自清朝時期的小說《鍾馗斬鬼傳》及《唐鍾馗平鬼》。依據書中記載,鍾馗字正南,終南山季人,終南山就是現今中國陝西的秦嶺。鍾馗雖然相貌醜陋,但才華出眾,於唐德宗之時進京應試,一揮而就,不假思索,當時的主考官韓愈見其文章,拍案叫絕,即點為頭名狀元。 
但唐德宗以貌取人,聽信盧杞讒言,欲將鍾馗趕出宮中,鍾馗氣得暴跳如雷,當場自刎而死。事後唐德宗痛悔國家失去人才,就將奸相盧杞流放,並封鍾馗為驅魔大神,遍行天下,以斬妖邪。閻羅王並助其一文一武的含冤、員屈二將軍,又命奈何橋守橋小鬼化為蝙蝠,為鍾馗作嚮導。自此鍾馗不負重任,翦除鬼魅,立下大功,玉皇上帝敕封祂為翊聖除邪雷霆驅魔帝君。 
第四種講法源自清朝張大復所編《天下樂傳奇》的戲本,其中全部都是鍾馗的故事,但戲本已經遺失,只剩鍾馗嫁小妹這段而已。 
劇中提到有一位樂善好施的大善人,叫做杜平,曾贈送黃金讓鍾馗上京赴試。鍾馗為感謝杜平,就要將小妹嫁給他。鍾馗為人好剛使氣,有一天酒醉後進入一間寺廟,看見僧眾正為好友杜平作瑜珈道場,鍾馗十分生氣,便出手打僧眾,並對杜平言道:「人之禍福在天,何得託名於鬼?若鬼果能作禍於人,則是害人之物,必當盡殺而啖之。」事後鬼魅將此語告知觀音,觀音決定縮短鍾馗的壽命。 
鍾馗往長安應試途中,曾經走入一個山谷,被眾鬼所困,面目受損,變得十分難看。他逃離山谷後,一路趕往試場,考中會元,但因面容醜陋,且三分不像人七分像鬼,人見人怕,最後含冤而死。死後被封為斬祟將軍,領兵三千,專管人間祟鬼厲魅。而鍾馗最終還是了卻了生前心願,將小妹嫁給杜平。民間還有一種說法,指鍾馗因像貌醜惡,被皇帝免去狀元,一怒之下頭撞殿前石階而死,一同赴試的同鄉好友杜平將他安葬。鍾馗感報其恩義,就親率鬼卒於除夕返家,將小妹嫁給杜平。這就是有名的〈鍾馗嫁妹〉。 

這四個故事都提到「終南山進士鍾馗」七字,所以每當鍾馗附身於乩童,或者其令符,都會說或寫出「終南山」三字,但遍查唐朝史記,並無終南山進士鍾馗此人。依台灣民間說法,認為鍾馗雖中進士,但皇帝並沒取用,所以《唐史》中沒有他的名字。 

其實有關鍾馗的傳說,早在唐以前就有了。唐代王仁煦所編的《切韻》中有明言:「鍾馗,神名。鍾馗之說,蓋自六朝之前,因已有之,流傳執鬼,非一日矣。」即言有關鍾馗捉鬼食鬼的流傳,由來已久,甚至早於六朝。《北史》記載:北朝堯暄,本名鍾癸、字辟邪,可見當時已流行鍾馗辟邪的傳說,所以才會取這樣的名號。 

古人相信鬼魅邪怪,取名也要趨吉辟邪,以求壓制鬼魅。正如清代學者趙翼在《陔餘叢考》第三十五卷言道:「古人名字,往往取佛仙神鬼之類以為名者。」所以在後魏、北齊以及周、隋之間多有名為鍾癸者,魏獻文帝時有大將楊鍾癸,隋朝宗室有楊鍾癸、漢王部將有喬鍾癸等,甚至到六朝以後,仍有很多人取名為鍾癸。 

辟邪逐鬼的木椎 
   
古時「癸」與「馗」同音義。明代學者楊慎、顧炎武等人指出:「鍾馗,即鍾癸,也即終癸。」這三個名詞是同一個意思,也可以通用。《周禮》‧〈考工記〉云:「大圭、終葵首。終癸,椎也,齊人謂椎為終癸。所謂椎者,棍棒也。椎者何用?蓋古人以椎逐鬼,若大儺之為耳。」由此記載,則早在周時,齊人即以終癸為逐鬼之椎,後世以其有辟邪之用,因此用為人名。 

椎是大木棒,上古齊人稱終癸,用以打擊妖魔鬼怪。古時曾稱棒椎為終葵,在舉行驅疫逐鬼的大儺儀式之時要揮終葵、揚玉斧、象徵驅鬼辟邪。 

大儺是古人在臘月禳祭以驅除瘟疾、打擊鬼魅的儀式,南宋吳自牧在《夢梁錄》一書中說,每逢除日,街市有人裝神鬼判官、鍾馗、小妹,敲鑼打鼓遊街,俗稱為打夜胡,亦稱為驅儺。由於唐朝有唐明皇夜夢鍾馗之事,所以原本是逐鬼之椎的終癸,被人格化為捉鬼食鬼之神,又因吳道子畫捉鬼圖,所以大儺之儀式才演變為跳鍾馗、掛鍾馗圖象等習俗。 

鍾馗捉鬼之說自唐代以後非常盛行,每逢過年或者端午節,民間紛紛將鍾馗的圖象掛在門上,希望能藉此趕鬼辟邪。《燕京歲時記》云:「每至端陽,市街之間用尺輻黃紙蓋以朱印,或繪天師鍾馗之像,或繪五毒符咒之形,懸而售之,都人士爭相購買,粘之中門以避祟惡。」 

鬼王額上有蝙蝠 
   
一般鍾馗的神像或者圖畫,額上有一蝙蝠,這有一段傳說,根據《斬鬼傳》記載,鍾馗被封為驅魔大帝之後,有一次率領三百陰兵經過枉死城,在奈何橋上遇到一位小鬼擋路,小鬼自稱本來是田間鼴鼠,飲了奈河水之後,身生兩翅,化為蝙蝠,凡有鬼的地方,無一不曉。最後對鍾馗說:「尊神欲斬妖邪,吾情願作嚮導。」鍾馗大喜,就收了蝙蝠,日夜跟隨以消除鬼魅。 

但《平鬼傳》的說法就大不相同,書中指出,由於鍾馗駕起祥雲時,神荼搖身變成蝙蝠在前引路,鬱壘化成寶劍,以供鍾馗使用,所以後人雕刻其像,額上有一蝙蝠,並且手持利劍。此外,蝠與福同音,畫上蝙蝠也意味著幸福來臨。 

到底鍾葵是遠古時期趕鬼的棍棒,還是終南山進士,眾人也難以論定,但多數信眾,或者廟宇執事人員與法師,都以唐代時期終南山鍾馗為其崇拜對象,只要談鬼信鬼的風氣,火變,鬼王鍾馗也永遠都會在民間信仰之中佔有一席之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三點鐘的痞客邦 的頭像
    三點鐘的痞客邦

    三點鐘的部落格

    三點鐘的痞客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