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擁有優質的心靈DNA / 佛光山心定和尚
有人因為自我意識太過強烈,凡事不依別人的指示,動不動就生氣、暴怒,一臉兇巴巴,誰敢跟他溝通、請教或報告?我曾看過一台小客車超越一輛大巴士後,大巴士司機卻加速衝過去把小客車擋下,隨即下車氣呼呼地對著小客車大聲咆哮。何必呢?情愛發揮在生活中,如果沒有適當紓解、控制,就會不穩定,猶如一顆不定時炸彈。
.
有位美國年輕人開車到十字路口,看到一位老太婆準備過馬路,於是停下來很有禮貌地讓她先過。不過老太婆年紀大,步履蹣跚,年輕人耐不住性子拉下車窗:「欸,老太太,請妳走快一點好嗎?」老太太卻拉高嗓門回應:「年輕人,你沒聽過有句話說:『一個人從生下來開始,就一步步地走向死亡。』年輕人,你走那麼快做什麼呀?」
.
或許你會反駁:「我就是控制不了自己!」那就不妨多做幾次深呼吸,讓氣不要往頸部、頭部、額部、臉部上升,這叫「不生氣」;把氣留在肚子(小腹),保持很好的風度,就叫「沉得住氣」。瞧!這樣就不會讓自己的情緒暴衝了。
..
到底,情緒是從何而來呢?
.
它其實是從情愛的「喜、怒、哀、樂」而來,也就是我們的「欲望」。雖然「欲望」(包括夢想)是快樂幸福的動力,但也是痛苦、悲傷的根源,例如逗小狗玩很開心,狗生病了我們就傷心,狗死了更是哭得死去活來。所以,快樂與痛苦都和欲望(特別是「愛」)交織在一起。
.
愛是一種很堅韌、斬不斷的東西。有一則報導說,有位婦人跟丈夫離婚後,不久想反悔,希望能破鏡重圓,可惜丈夫已是流水無情,不願出面重敘。婦人竟然夥同女兒向警察局謊報丈夫失蹤,經過一番尋找,終於把他找來。雙方在警察局對質時,前夫感到非常生氣,警察也才從中了解內情。這就是所謂的「藕斷絲連」,形容情愛的堅韌、難割捨,而且難斷!
.
容易患得患失,也容易心生怨懟
.
此外,一旦情緒產生了變化,「患得患失」的心態也會隨之而來!不論是看見、聽到、嗅到、嚐到、接觸到,合心意的就生起歡喜、讚美、欣悅;得到了,就會緊緊守護,深怕變化消失;失去了,就傷心難過……在這種情況下生活,情緒時時刻刻都在改變,症狀有輕微的、有加強型的、有猛暴性的、有high到不行的,也有悲痛欲絕、瀕臨崩潰。
.
情愛的發展,除了有喜怒哀樂、憂悲苦惱、興奮亢進的分別外,有些則是反擊型的情愛。在一條街上,有個青年經營生意,他在店裡裝了音響,放得很大聲,隔壁棺材店的老板過來勸他放低音量。年輕人非但不聽,反而變本加厲。棺材店老板沒輒,只好也裝了一套音響,並選了幾首特別歌曲:「總有一天等到你」、「望你早歸」、「何日君再來」,跟年輕人打對台。雖然是個笑話,相信各位多多少少會遇到類似情緒反擊的狀況。
.
經常想東想西,靜不下來.
另一種情愛是傾向「憂鬱」。
.
老先生有一棟兩層樓房子,自己住樓下,樓上出租。一位年輕人來跟他談,要租他的二樓,老先生說:「我房租不會要你很多,可是有個條件,就是不能夠太吵,我最怕吵了。」年輕人點頭允諾,租下房子。相安無事一段時間,有次年輕人因為參加朋友的生日宴會,很晚回家,回房間休息時,累到癱在床上,大概太疲倦了,連動都不想動,索性將鞋子狠狠甩出去,「砰」一聲很大聲。隔日天還沒亮,老先生就來敲門,「叩!叩!叩!」年輕人睡眼惺忪地說:「什麼事啊?」老先生說:「早就跟你說好,住到我這裡不能夠吵,怎麼昨天半夜弄得砰砰響?害我驚醒睡不著了。」年輕人回應道:「抱歉!昨天實在太累了,沒有用手脫鞋,搞得砰砰響。下次不會了。」
.
「下次不可以再這樣子喔!」
過一段時間,年輕人又半夜回家。回房休息時,由於慣性動作,一腳就將左腳的鞋子甩出去,「砰」一聲,他馬上驚覺不能驚醒樓下的阿伯,於是彎腰將右腳的鞋子輕輕脫下。隔日一早,門外又是叩門聲不斷,年輕人一開門就道歉:「老先生,對不起,我知道我踢了一個鞋子,所以後來我就用手輕輕脫掉另一支鞋。」老先生說:「一雙鞋子有兩支,你甩了一支,但我還在等另一支鞋何時甩出去耶!」
.
一句話、一個聲音、一樣東西,就會讓人起煩惱、惱怒。你說,情愛的力量大不大?
.
再說一則故事。有個剛新婚的年輕人下班回家,一進門太太就連珠炮似地說:「今天怎麼這麼晚才回家?不知樓上哪戶人家灑水,搞得陽台濕漉漉的……」發現丈夫都沒回應,又補上一句:「喂!你是死人嘛,我講話你到底有沒有在聽?」接著又說:「電冰箱整天嗡嗡響,不是幾天前才請水電行來修理嗎?噯呀!去幫我把陽台整理一下啦!」當天晚上,這個年輕人在床上輾轉難眠,心想:「聽說自己的丈母娘跟太太一樣嘮叨,萬一太太將來生了女孩也一樣嘮叨的話,未來日子該怎麼過咧……」各位想看看,這種情緒如果長期發展下去,不是吵著離婚,就是得到憂鬱症吧!
.
情緒絕對會直接影響身體健康:暴怒會傷肝,緊張會傷腸胃,壓抑情緒會引起高血壓或生理循環失調等,以上種種狀況,老中醫最清楚了,因此我常講說,「心理的清淨」正是健康第一步!
.
數息觀,梵語稱為「安那般那」:安那是出息,般那是入息,是最普遍而基礎的佛教禪定方法之一。根據我的經驗,數息觀是修定的基礎,除了能對治散亂心外,也像練氣功一樣,可以使身體獲得健康,尤其是睡眠品質不好的人,更應該勤練數息觀。此外,數息觀會引導呼吸慢慢深長,調節身體的新陳代謝、促進循環系統,降低血壓或改善胃潰瘍等毛病。
.
如何做?簡單說明幾種方法,各位自行選擇 :
方法1 單純照顧呼吸
.
佛陀在《雜阿含經》中說,可以找一個安靜的場所,端身正坐,注意力集中在鼻端。由於心情不同,呼吸速度快慢、力量強弱、吸入或呼出的深長也會不同。因此,當專心注意呼吸時,就是觀察吸入長、呼出短;或吸入短、呼出短;或吸入短、呼出長;或吸入長、呼出長,細細地照顧。開始吸入就專注注意,一直到吸盡了;呼出時也要專注注意,一直到呼盡。.
姿勢方面,要挺胸、腰桿(脊椎)挺直,雙腳能雙盤最好,單盤也無妨,掛著腿坐著也可以,只要攝住心意即可。舌頭抵上顎,嘴唇閉起來。肚子不必特別凸出或凹入,自然呼吸即可。
坐姿如果是單盤,早晚打坐要換腳,例如,早上坐是右腳放在左腿上,晚上坐時,就改左腿放在右腿上,以免長期下來,會有一邊傾斜的現象。如果整天禪修,那就靠自己每一支香調換一下。眼睛最好全閉,但如果是以日落觀、水觀等為所緣境的,眼睛全閉與否,就看個人習慣。.
.
有些身體不是很好的人,可能會發覺胸口悶悶的,或氣息微弱,還是必須要有耐心地繼續坐下去。如果是胸口悶,好像塞住、很緊的樣子,不妨默念佛號或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能加強吸氣或呼氣的力量。如果覺得呼吸順暢了,就要放棄默念佛號或六字大明咒,專心照顧呼吸。不會念的人,不妨在身邊放佛號CD,等呼吸順暢時再關掉。注意:呼吸的強弱,會隨著意念而起變化。
.
方法2 計算呼吸次數
計算呼吸的次數,可分為算吸氣的部分,或算呼氣的部分。如果算吸氣,從盤腿上座到下座,都要算吸氣的部分;如果算呼氣的部分,就從上座盤腿到下座,都要算呼氣的部分,不可以交叉來算,也不可以吸氣算一,呼氣算二,吸氣算三,呼氣算四。換句話說,只能算單向,不可以算雙向。
.
算吸氣時,注意力放在鼻端,吸氣時算一,呼氣時雖不算,但要注意呼出有多長,直到呼出全部的氣為止,不可鬆懈,要專心盯住;再吸氣時算二,呼出不算;再吸氣時算三……一直算到十,然後再回過頭來從一算到十,如此重複。
.
只要心專注,你會發現氣息會愈來愈長,也愈強,甚至會發出聲音。這就如同白天生活的時候,眼睛、耳朵、嘴巴、身體各個感官神經系統接觸外境太多,心意分散了力量,一旦到了睡覺時,除了鼻子,其他器官都停頓,於是所有力量集中到鼻子,呼吸自然就力氣大了,打鼾聲也就響起來了!值得注意的是,每當從一算到十的中間,如果因打妄念、起煩惱而忘記算到多少時,不可用猜的,必須從頭算起。.
.
大家不要覺得數息很簡單,天天呼吸,誰不會呼吸?那麼麻煩做什麼?釋迦牟尼佛把這個法門,連同不淨觀,統稱為「甘露門」。甘露就是不死之藥,雖然簡單,但是做起來恐怕不是那麼容易。除非你能夠徹底放下,念頭升起時的當下能馬上回來照顧呼吸,否則你就修不成「照顧呼吸」這方法。別好高騖遠,要一步一腳印!沒有辦法當下觀空的,還是實實在在從觀察呼吸下手就好(數息法還有更多內容,詳閱第九堂課)。
.
氣息,會直接影響生理與心理
之所以強調數息觀的理由是:氣息,是生理與心理銜接的橋梁。
每當心中起了喜怒哀樂的情緒,或是貪瞋癡的情緒,我們的表情、語言、生理等,為什麼會產生變化?就是因為體內的氣體先起作用,最明顯的是生氣--體內的氣體往上升到脖子、臉部、頭頂,正所謂「臉紅脖子粗」。因此,有高血壓或年紀大的人不適宜暴怒、大發雷霆,因為氣與血管內的血是一起跑的。我們呼吸,經過肺部處理,輸送到心臟,隨著血液到達全身,如果暴怒,等於原本順暢的水管,突然被車子輪胎輾過,一下子脫離水龍頭;而年紀大的人,血管壁或有堵塞,或是比較脆弱,尤其頭顱裡的血管很細,一下子受到強大的擠壓,當下裂了,就會成了腦出血或中風。.
.
生氣時,如果沒有調適緩和下來,會愈來愈強化,甚至手足揮舞起來,或開始發抖、咬牙切齒,這些都是氣體的變化。生起貪欲心時,特別是起了男女情欲的妄念時,氣就往身體比較敏感的部位跑,最後就有液體的分泌產生,這與宇宙的形成是一樣的道理,先有氣體,再有液體,最後有固體。一個小孩出生的過程,也是如此。
.
古代伍子胥,因心中極度的煩惱,一夜之間頭髮全部變白。幾年前大陸也有一位藝人,因稅務問題被扣押,也是一夜間白髮蒼蒼。其他生理上如情緒不穩而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或拉肚子,都與氣體有著密切關連,所以,調氣非常重要。
.
為什麼我說氣是銜接心意識與身體的橋梁呢?大家都聽過,佛教及印度哲學把宇宙物質的部分,分為地、水、火、風四大類,任何一個個體,不論是動物、植物或礦物,都含有這些成分,其特性是:穩定性的「地」、凝聚性的「水」、熟變性的「火」、輕動性的「風」,肉體裡的四個特性,只有氣能帶動,從呼吸空氣到肺部,到心臟,都已經轉化成能量化的狀態,微細得看不見,但針炙的針扎一下,就有氣串通的感覺。
.
練氣功或針炙可以治病,練數息觀也有治病功能,特別是憂鬱症、躁鬱症或失眠,並且常常保持充沛的精力,正所謂有氣才有力,所以稱為「力氣」。不過,佛教徒的重點是使心意集中,達到入定的階段,絕對不能修精練氣。
.
呼吸四相:風、喘、氣、息
或許有人問,佛陀教導我們只管一心照顧呼吸時,究竟呼氣長、吸氣短,還是呼氣短、吸氣長?或是吸氣、呼氣統統都是短?或是統統都是長呢?
.
答案沒有一定!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生理、身體的健康狀況也不同。但根據祖師大德的體驗,大致有幾種層次:一開始如果專心一意照顧呼吸,吸氣會愈來愈長,呼氣也會愈來愈長,甚至吸氣既長、粗濁,夾雜有聲音。這種情況就像睡覺時,眼睛不看、耳朵不聽,嘴巴不吃不說,身體也沒有做什麼,全部的力量都集中在鼻端,因此吸氣起來特別響,像火車、摩托車,呼嚕呼嚕地響。
.
由於呼吸有聲音,這個階段就叫「風」。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好的體質會很順暢,不見得人人都會這樣呼呼響。但真能夠下功夫的人,多半都會有這種經驗。
.
第二個階段是「喘」,這個喘不是說運動跑步慢跑、快跑下來的那種氣喘。打個比方,就像小孩子哭得很傷心,把氣都哭盡了,到最後看到媽媽,無限委屈,講話會有倒抽氣狀況的聲調,有些大人痛哭一陣子,也會有這種現象。
.
尤其是結過婚,或是年紀大的同參,七情六欲的干擾下,身體比較虛弱,一些穴道被堵塞,吸氣時會很長、很粗濁,表示體內有一些穴道打通了,好像抽水馬桶堵塞,用器具把它抽一抽,呼嚕呼嚕地起了氣泡,最後就暢通了。所以,當吸氣長而粗濁後,把體內雜質排除乾淨,體內需要的氣就會要更多,一下子來不及補充,就會有喘的現象。
.
體質比較好的,比較不會有這種現象,但起碼都會有些打嗝,或是排氣、放屁的狀況產生,這是很自然的。做推拿以後,也會打嗝,甚至大便也會有變化,例如顏色比較黑,就是把雜質排出了。所以,在這個氣喘階段,會慢慢改善你的體質。
.
第三個階段進入到「氣」。由於體質改善了,氣息就愈來愈長,但自己仍然聽到有氣的聲音。與第一個階段不同的是,這樣的氣息聲,只有自己聽得見,鄰單的人聽不到。
.
經過一段時間後,到了第四個階段,叫「息」。此時的氣息很微弱,悠悠揚揚似有似無,好像只有在丹田運作。在古代,這就稱為「龜息法」或是「胎息法」。你看烏龜的嘴巴,通常都閉得緊緊地,把這個氣經常保住,所以很長壽。
.
如果我們能夠常常照顧呼吸,雖然不像練氣功紅光滿面,也有練氣功的功效,對身體的健康會有改善。有些人練氣功是為了男女貪愛而去練的,這是錯誤的思想,反而更加快速敗壞身體。我們練習呼吸、照顧呼吸的目的,是要能夠深入禪定。
.
把數息觀養成習慣
修定要從照顧呼吸開始,照顧呼吸要有耐心,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要成為習慣。。例如你一坐上飛機,不看報紙、不跟旁邊的人說話的時候,就可以馬上照顧呼吸,縱然在飛機上,因為這樣子睡覺了,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平時坐上車子,沒有跟人談話,能夠照顧路況,一樣可以照顧呼吸。訓練習慣,妄念減少,這是所有所緣境,修定的一個基礎。
.
從「心」改良心靈DNA
現代人把禪修當成是自我放鬆的一部分,從中得到心靈的平靜,從而獲得力量。不過,為什麼世間上那麼多痛苦與煩惱,讓人喘不過去來?因為我們經常不自覺地執著身心為我,而受困在自我的形象,無法自拔!
.
當身心(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等五識)接觸到外在的物理世界,因而產生苦、樂、憂、喜等感受時,每個人有不同的反應與行動,這就是第六意識的分別意識。如果一直強烈抓取、至死不放,則是第七意識的作用(修行者能控制第七意識,儘管在夢中也能清楚這是夢,但情緒不隨夢境波動)。而第八意識就像記憶體(阿賴耶識,我稱之為「心靈DNA」),以上就是佛教講的「八識」。
.
每一天,我們內心情愛發展出來的行為,無論是語言的、行動的、肢體語言的、內心的意願,都會成為能量化的記憶體,綜合起來,就依其內容的優劣(善惡、道德不道德)的品質,引導我們投胎轉世到天上、人間、動物或鬼神。換句話說,第八意識「心靈的DNA」將塑造來生的一切。
.
想擁有優質的心靈DNA,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常存善心、多做善業。因所有行為皆由心生,應以智慧及禪定認知世事無常,才能控制情緒和欲望、降伏自己的心。佛陀常告訴我們,命運是由自己控制、來生也是由自己操作,絕對沒有怨天尤人的權利。
.
圖.文/心定和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