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便是煩惱】/本性
有次,洞山問徒弟:“世間什麼最苦?”
徒弟:“地獄最苦。”
洞山說:“不對。”
徒弟請求開示,洞山告訴他:“穿著僧衣,不明了大事
.
佛教常說:煩惱即菩提。反之,菩提弄不好也就成了煩
趙州禪師對此很有體會,也很有辦法,他握明珠於手,
.
為此,有人問趙州禪師:“ 煩惱是哪家的?”
趙州:“大家的。”
那人問:“如何避免煩惱?”
趙州:“幹嘛去避免。”
是啊,菩提即煩惱,煩惱即菩提,煩惱人人有之,何必
如不避,煩惱來了,怎麼辦?還是那句話:要保有平常
當年,趙州禪師未悟時,問南泉禪師:“什麼是道?”
南泉答:“平常心是道。”
趙州又問:“是否有目標可循?”
南泉又答:“有目標就錯。”
趙州不明白,再問:“無目標可循,又怎麼知道呢?”
南泉再答:“得道之人,虛懷若谷,無滯無礙,無知無
.
有人問曹山本寂:“世間什麼最貴?”
本寂答:“死貓的頭。”
人問為何?曹山說:“因為從沒有人給之定過價錢。”
事情確是這樣,貴的未必真貴,賤的未必真賤。舉一反
.
關鍵的是: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對待問題的態度。
.
菩提也罷,煩惱也罷,來也罷,去也罷,關鍵還在看待的角
.
文偃禪師的看待角度與對待態度是—我不問你們十五月
.
是啊!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
.
圖.文/網路
- Dec 06 Tue 2016 21:47
【菩提便是煩惱】/本性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